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特色小吃简介

 关闭 [复制链接]

335

主题

1

好友

1206

积分

荣誉会员

消失ING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69 枚
好评度
27 点
声望
820 点
注册时间
2006-11-29
帖子
769
积分
1206
UID
6320

特殊贡献奖 论坛元老 终身成就奖 帖子大王 论坛精英 天秤座 寅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0 12:2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柿子饼
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  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主要原料:火晶柿子、面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红丝、桔饼、冰糖、油。      特点: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的柿子面饼,金黄软绵、甜而不腻、芳香扑鼻。



芙蓉汤

漂亮!用料也好,属于那种人见人爱,不赞两句就不行的那种。吃之前先要把碗底的调料搅匀。下图是搅了一下后拍的,刚端上来的更漂亮。



 锅盔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锅盔整体呈圆形,直径尺许,厚1寸,重5斤。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 外表斑黄,切口砂白,酥活适口,能久放,便携带。
  关于锅盔的典故: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中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取名“锅盔”。



烤肉

      从读高中时就听说平娃是名气很响的烤肉店,生意以前一直不错,口味也好,特别是烤肉和烤筋。大学时常常带外地的同学去吃,个个赞不绝口。这几年不知是竞争对手们做得更好吃了,还是平娃水准下降了,总之感觉是不如从前。每年回西安提起要去这里吃烤肉,都会被在西安留守的“狐朋狗友”们嘲笑,“还吃平娃?暴难吃!早都不去了。。。”唉,前段时间又去尝试过一次,果然找不回当年的好口味,特别是烤鱼什么的,不好吃了。




凉皮

凉皮种类繁多:
      
    一、 麻酱凉皮:一种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以下五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晃凉皮箩使面精平平的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凉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二、 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三、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四、 岐山擀面皮: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位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五、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不论哪一种,游客不妨都尝尝,一定会使你满口留香。




咸阳琥珀糖

琥珀糖,又叫虎皮糖、虎皮夹心糖,简称皮糖。它是咸阳和陕西的名特食品。曾为宫廷贡品,享誉古今,驰名三秦,称著九州。
咸阳琥珀糖,历史悠久。相传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不断发展捉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清代后期,咸阳一带制作此糖的店家多达 30余户,而以潘家巷(今法院街)一位张氏店坊最为出名。这位张氏店主,外号叫“会会子”张三。他沿用祖传技艺,选料严格,制作考究,精益求精,制出的虎皮糖,超群出众。其包装也十分精细,内垫油纸,外包白纸,红纸标签,上书“加料皮糖”宇样。由于质量好,生意兴隆,畅销本省和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市、区。清代中期已成为咸阳名产,并每岁向朝廷进贡。
咸阳张氏虎皮糖,颜色金黄,光洁晶莹,香甜清脆,酥软可口,嚼不粘牙,食不折嘴。清乾隆皇帝,常以此糖作为“夜点”,并赏赐身边妃子宫女,赞不绝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避难。一日,在去扶风法门寺降香回归时,途经咸阳,因外感风寒,咳嗽不止。咸阳知县敬献虎皮糖,慈禧食后,顿觉病情好转。病愈后,传旨送来咸阳虎皮糖,仔细凝视,见其糖色金黄,内含核桃仁,奶白如玉,酷似琥珀,遂命将此糖改名为“琥珀糖”。从此,咸阳琥珀糖更加名声远播,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咸阳琥珀糖以陕北优质小米和关中优质大麦,以及商洛核桃、陈仓核桃仁为主要原料。小米经麦芽催化熬制的饴糖,另加白糖、核桃仁、生姜粉、陈皮、桂皮等辅料,并加冰碱与酥松剂,精细加工制成。其成品黄白相间,形如虎纹,更似琥珀,甘甜清爽,香酥可口,舌齿生津。且具有润喉滋肺,化痰止咳,健脾开胃,温中散寒的食疗功效,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保健食品。对一些慢性病人有一定疗效,尤其是老年人和脑力劳动者的最佳营养补品。是颇受各界人士欢迎的传统名特食品。
咸阳琥珀糖,目前主要由咸阳龙城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只要下功夫改进包装,完全可以打入国际市场。




饺子宴

饺子宴是北方人普遍喜欢吃的一种面食,馅有荤有素,佐以调料,食之味美。民间习俗在春节、元宵节和冬至吃饺子。饺子宴是西安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在传统基础上发觉创新的一种著名风味宴种。现在的饺子宴有108个品种,分为宫廷宴、八珍宴、龙凤内宴、牡丹宴和百花宴等数十种宴席,可谓一饺一形,百味百饺。

西安的饺子宴,让很多外地人在大块朵颐时有了感性认识。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到西安来品尝饺子宴,于是解放路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一个在火车站,一个在钟鼓楼广场,就像古代的红脸大将军一样,把守着古城的要津。所不同的是他们手中拿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那又好吃又漂亮的饺子宴。


麦饭

吃得最多的是槐花、榆钱儿、白蒿。土豆做的,在陕北又叫洋芋叉叉,是一种很传统的食品。
还有河南的甜面片,撵好面裹在撵杖上横向切开,然后再切成宽面叶的那种,煮熟捞出来,沾蒜汁或就菜吃。原来陕西人不吃的,说:这种饭没有味道。现在也成很多小饭店的招牌饭了,美其名曰:地方名吃“沾水面'或“biangbiang面”。



长安葫芦鸡

葫芦鸡是西安传统的风味食品,号称长安第一位。
  葫芦鸡用整鸡做成,所以又叫囫囵鸡。相传葫芦鸡始于唐朝礼部尚书韦陡的家厨。韦陡贪嘴好吃,经常要变新花样。有一次他令家厨烹制香酥鸡,前两位厨师因烹制的味道欠佳,分别遭到处罚。第三位厨师吸取教训,从城南三爻村买来了一种倭倭鸡,去膛清洗后,经过2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终于获得成功。
  葫芦鸡的特点是: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饱和脂肪酸。



烧肘子

肘子好吃,自然各地都有一些有名的肘子菜,如东坡肘子、冰糖肘子、豆瓣肘子,而陕西的肘子菜名气特别大。
  西安的酒楼饭馆时而能见到猪肘子菜,但不多。原因一是费功夫,慢火细煨,二是价飙升不上去,老板们都觉得划不来,不如那些海鲜,开水里打个滚就上桌,来钱快。倒是一些街头小门小脸的炒菜馆,因为档次不高,一道红烧肘子或芥末肘子反而成了坐庄菜。
  关于肘子的两个小故事:
西安肘子的故事:1989年解放路上当时赫赫有名的曲江春酒家继仿唐菜点和曲江菜肴之后,再打历史文化牌,推出了秦汉菜。一说秦汉菜,当时西安市的不少名流都兴冲冲的应邀来赴席,毕竟,谁也没有见过秦汉人吃的是什么东西。一开席,服务员就端上桌一只硕大猪肘子,这肘子烧的红烂,香气四溢,夹一筷子蘸点上面的芥末糊,真是适口我看见几位老先生尤其吃的滑爽。这是有人小声咕哝“这不就是大荔的带把肘子吗”言未落,有人报上菜名曰“炙肩”,有人讲解说这道菜从鸿门宴上樊哙持剑在盾牌上剁食的猪肘演变来的。樊哙当时吃的猪肘从司马公的描绘来看是生猪肘,是为了向项羽***,与今置身华堂,吃着香气四溢的红烧肘子感觉不是一回事。但这个故事告诉食客们陕西肘子这道菜历史是很悠久的了。




渭南时辰包子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包皮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这是旧时对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诗。
时辰包子,是渭南市最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据新编《渭南县志》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渭南城就有了卖包子的,但因质量不稳定,时卖时停。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张懦坤,他的包子味道特别香美,远近驰名,以致供不应求,时辰一过,便买不到,这才由顾客口里传出“时辰包子” 的名字来。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王德本,他的时辰包子,继续和发展了张懦坤的传统,在技术操作和风味特色上,都超过了张懦坤。人称“包子王”、“气死坤”。
渭南时辰包子从取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一丝不苟。做皮的面,要选上等小麦,用石磨细磨如箩。做馅的猪油,要用真正猪内腔里那两块板油,不用花油,而且要精心贮存1年后再用。油去膜,切成黄豆般小粒,和以粗面粉,锅内加陈菜子油,文火炒熟。佐料用华县特产赤水大葱,去掉头、叶、杈,仅取其中,拌上陈菜油、炒面作馅。配以韩城特产大红袍花椒、小茴、大茴、丁香、桂皮、草果、砂仁、荜拨、豆蔻制作的九味调料。每做6个油包子,搭配4个素包子以调剂口味。素包子以豆腐、大葱作馅。半夜起来蒸包,过路人能闻见香味。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白,包底金黄,肥而不腻,香味悠长,吃一顿包子走10里路,还口齿留香。所以又被叫做“十里香包子”。吃时必定佐以大葱蘸黄面酱,还须喝一杯浓茶。





蒸饺

饺子里的故事:
宝钏荠菜:这是一道风味蒸饺。相传唐丞相之女王宝钏爱上了贫民薛平贵,不顾家庭反对,逃婚长安南郊五典坡寒窑内,一住就是十八载。十八年来,他常以荠菜充饥,直到薛平贵回来团聚。人们感叹着段爱情故事,于是以荠菜为馅制成饺子,伴随着佳话流传直今。

太后菊花火锅:

公元1900年,青王朝慈禧太后移驾古城西安,旅途劳累, 食欲欠佳,令御厨做一道从为吃过且要现做现吃的膳食。御厨灵机一动,精选上等的鸡脯肉,制成形似珍珠的小饺子,佐以鸡鸭鲜汤料,用龙凤紫铜火锅烹制,火苗状如怒放金菊,饺巧汤鲜,香味夺人;太后大悦,赐赏银,从此,太后菊火锅流传民间,遂成德发长饺子宴极品之一。

贵妃鸡蒸饺:

听其名便知其意。相传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有一日驾临华清宫,洗完 温泉浴后感到有些饥饿,救命御厨做一种膳食。聪明的御厨投其所好,以贵妃平日喜食的鸡翅肉为主料,包制成饺子。贵妃吃后非常喜欢,并命御厨长献此饺。“贵妃鸡蒸饺”由此而名。

饺子之最:


最小的饺子:饺子宴中有一种太后菊花火锅珍珠饺,是饺子王国中最小的饺子。做此饺时一两面可擀出160多个饺子皮,个个薄如纸,小如一分钱硬币,然后包入馅料,再捏制花型,成型饺子仅有豌豆般大小。
最大的饺子:双龙蒸饺可称饺子宴中最大的饺子,有60厘米长,由百余个饺子组成中国传统的二龙戏珠图案,重达10公斤。
最难做的饺子:饺子宴中有道莲篷饺子是最难做的饺子,操作程序复杂,每个饺子有十三个小孔,形似莲菜剖面,里外三层比指甲盖还要小,用手精心捏成。只有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的老技师才能做成。
最废料的饺子:素什锦饺子用料最多,饺馅有鸡蛋,蘑菇,油条,木耳等多种原料制成。
最昂贵的饺子:饺子世界中最昂贵的当数鱼翅饺子。鱼翅自不待言,用鱼翅做馅,一笼12个饺子,价格超过百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我一直以为山是水的故事,风是云的故事,你是我的故事,可是我却一直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22 16:29 , Processed in 0.1030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