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3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世界语言的分类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2 点
注册时间
2008-4-9
帖子
15
积分
21
UID
148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9 09:42: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世界语言的分类

齐家琴

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一说七千多种,一说五千多种,一说两千多种,无一定论。使用人口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多种,其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语言是英语、俄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有些语言则只为几千乃至几百人使用,如美洲的土著印第安语,中国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世界语言的分类标准一般有两个:
一是按结构分类,即以语言结构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⒈:词汇附着型语言。这种语言的词用在句子里时,词形不表示语法关系的形式,必须用其他词汇附着句子里,才能表达语法关系。如汉语中的时间,必须加 ·现在,昨天,明天 等词汇才能表达。
⒉ 字母附着型语言。这种语言的主要特点是靠词尾,前后缀(用一定的字母组合)等来产生语法形式,表示各种语言关系。例如英语,俄语中词的性,数,格,位的变化都是靠词尾和前后缀来表现的。印欧语系的语种,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3. 混合型:以上两者兼有之。如日语中的主语,状语,宾语分别用字母 “が,に,を” 表示,而现在时,过去时则用词汇”ぁります, ぁりますした” 表示。

二是谱系分类。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以内再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以下再分为若干语支。

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比较著名的有:
1.中国北京大学分类法
中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胡吉成将世界语言分类为13个语系,45个语族。这13个语系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北美印第安语系。

2.  英国Simon大学遗传学分类法
(1)欧亚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2).太平洋和非洲语系,包括.除欧亚语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国的语言。
(3).北美语系: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4).南美语系: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

3.  澳大利亚国家标准语言分类法
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南欧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欧语系,7个语族,25种语支
西南亚和北非语系,3个语族,21种语支
南亚语系,5个语族,16种语支
东南亚语系, 3个语族,23种语
东亚语系,4个语族,15种语支
澳洲土语语系,8个语族,56种语支
其他语系,7个语族,41种语支

4.  美国麻萨诸赛洲理工学院(麻理工学院)分类(完全按地区)
非洲语系:北非语族,南非语族,东非语族,西非语族
亚洲语系: 北亚语族,南亚语族,东亚语族,西亚语族,中亚语族,东南亚语族
澳太语系: 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国。
北美语系: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南美语系: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欧洲语系: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等。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等。
上述分类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都没有将人造国际语列入分类中。在当今世界,人造国际语已经如此普及的今天,这实在是一憾事。

综观上述,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应该是:
一.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 是最大的语系,下分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印度、伊朗、等语族。世界上除了亚洲(不含南亚各国)外,各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使用人数大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70%。
印欧语系可分为:
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
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
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等。
印度语族包括梵语、印地语、巴利语,达罗毗荼语支(印度南部的语言都属于这一语支)等。
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阿富汗语等。
高加索语族 这一语族的语言分布在高加索一带,主要的语言有格鲁吉亚语、车臣语等。
乌拉尔语族 下分芬兰语支和乌戈尔语支。前者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等,后者包括匈牙利语、曼西语等。

二:.  汉藏语系 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种。使用人数大约15亿。下分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等。还包括阿尔泰各语族,如西阿尔泰语族、东阿尔泰语族。前者包括突阙诸语言以及前苏联境内的楚瓦什语,后者包括蒙古语以及前苏联境内的埃文基语。

三:  非太语系:包括除欧亚语系、南北美洲以外其他各国的语言。非洲及太平洋诸国采用这种语言。
尼罗—撒哈拉语族:主要是非洲北部及西部各国语言,
尼日尔—刚果语族:主要是非洲中部各国语言,如尼日尔语,刚果语,斯瓦西里语等。
科依桑语族:主要是非洲南部及东部各国语言,主要有霍屯督语(纳米比亚),布须曼语(南非等),散达维语(坦桑尼亚等)。
闪-含语族(闪米特-含米特语族)。主要应用于中东地区。下分闪语族和含语族。前者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后者包括古埃及语、豪萨语等。
南岛语族:主要有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国语言,如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爪哇语,斐济语,毛利语等。
南北美洲土著印第安语言。如玛雅语,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等。
澳大利亚洲土语语言。

四.  人造国际语系
各国语言的差异成为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古往今来,人们就渴望有一种共同语言。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更需要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实现人们的互相交流。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得较大影响的人造语,是由德国教长施莱耶(Schleyer)于1879创造的沃拉普克语(Volapuk)。 1887年波兰人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Esperanto)。世界大同语(Mondlango)。除了沃拉普克语,大同语和世界语之外,其它影响较大的人造语还有:伊多语(Ido),西方语(Occidental),诺维亚语(Novial),英特林瓜语(Interlingua),格罗沙语(Glosa),欧盟语(Atlango)等。

世界语简介
世界语(Esperanto)是1887年波兰人柴门霍夫创造的,词根主要来自于拉丁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於世界语的结构简单、富逻辑而且有规律,所以很容易学。与其它语言相比,要达到同样流利的程度,学习世界语所需的时间只是其他语言的几分之一。世界语是一个国际化的语言。世界语之所以比法语、英语、日语等更国际化,是因为它打破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障碍,地位中立。世界语不隶属於任何种族、国家或宗教,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得以公平地交谈,不会因为其共通语是任何一方的母语,而令该方在交谈中占优。

大同语简介
在人造国际语中,大同语创立比较晚,但正因为创立比较晚 , 所以才能吸收各国民族语和人造国际语的优点,摈弃其缺点,成为最合理的语言。世界大同语(Mondlango)是中国学者何亚福先生首创的,是一种国际****语。大同语以世界语(Esperanto)和英语为基础,在语法方面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因素。大同语采用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只要学会了26个字母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即可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所有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完全一致。大同语的词汇主要来源于英语和国际化词根,加上前缀、后缀,使之成为构词能力很强,易学易记的语言。语法:以词尾表示词性,变化既简单而又有规律。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与汉语、英语的基本语序相同。英语目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除英联邦各国外,还有北美诸国,再加上南亚诸国,使用人口在十四亿以上。此外,每个国家都有许多懂英语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国际间的科技贸易交流目前是以英语为主的,因此以英语为基础是非常明智的,更易于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1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2 点
注册时间
2008-4-9
帖子
15
积分
21
UID
14818
2#
发表于 2008-9-12 11:35:40 |只看该作者
语言进化论

王立

 

世界上的语言都在变化。几十年间,一种语言就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过几百年,任何活的语言都会发生巨变。

写诗,对对联,古代讲平仄,平是平声,仄是上、去、入声。唐代有入声,可是宋代中原语音已逐渐失去了入声了。现代人做格律诗,为了平仄对仗,就要查工具书,弄清字的古音。文言在先秦是口头语言,鲁迅先生认为二者不一定一致。中古以来做古文的人,已经有书面与口语的差异在为难了,再高超的作家也不能写出先秦的文风。唐代的“变文”即白话,而白话文在三十年代还有人反对。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和大众语,是汉语发展史上的大功臣。汉语在字面统一的局面下,各地的读音不同,许多方言不能互通。不少不同的语言之间反而可以彼此听懂。语言分化为方言,方言可以发展为语言,如古代拉丁语方言变成了现在的罗曼语诸语言,起初各方言差别应是很小的。

英语是有词形变化的“屈折语”。古英语(450-1150年)名词、代词、形容词各有5个格-----主格、生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形容词有强变化与弱变化之分,在性、数、格上与所修饰的名词一致。动词有强变化与弱变化之分, ridan (=现在的ride)有13个不同的词形。这些现象可以有俄语和德语中来认识。现代俄语比古英语复杂的是性、数、格和动词变化。一个俄语动词理论上有二百来个变化的形式,但俄语时态很简明。德语与英语同属日耳曼语族。现代德语比古英语简化了一些,仍有4个格,动词要变化,形容词和名词要性、数、格上一致。

中古英语(1150----1450年)格的形式趋于简化,逐渐用介词表达语法意义。语序从OVS、OSV、SOV等形式并存过渡到以SVO为主(S:主语,V:动词,O:宾语)。

1450年以后是近代英语逐渐变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形式。除了所有格以外,名词没有格的范畴,除了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和 be 的某些形式,动词没有人称的范畴。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和名词的数仍有不规则变化,但比起中古英语和古英语来,已经是很简易了。英语应用最广,其简易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英语的演变有向孤立语(如汉语、越南语)看齐的趋势。Peter likes Jane. 和Jane likes Peter.语序不同,意思相反。不少虚词的作用比多数印欧语更重要,原先用词尾表示的许多意义更多地用介词、副词、连词等表示,与无词形变化的孤立语靠近了。虽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本族语优美,语法范畴恰到好处,但是性、数、格和变化果真一个都不能少吗?强变化(不规则变化)有什么意义呢?难学有什么好呢?

世界大同语(Mondlango)给我们满意的答案。名词的性只要自然的性,语法的性是多余的,数可有可无,格可以舍弃。形容词是修饰语,不必变化,只要起修饰作用,又有形容词标志就够了。动词变位是可以简化的,每种时只要一个词尾多好!拼读完全规则,“一音一符,一符一音”,英语无法相比。词形变化完全规则,无一例外,还要什么“不规则动词表”之类?

大同语的简单时态与俄语一样简明,时态词尾只有-an(现在),-in(过去),-on(将来)三个,还有-uz(虚拟式),-ez(祈使式)两种语气词尾。复合时态由“esi(是)+分词”构成。主动分词相当于英语的现在分词,esi的不同时式与主动分词形容词构成被动语态。被动分词相当于英语的过去分词,esi的不同时式与被动分词形容词构成被动语态。这些形式表达的时间差别十分精密,是民族语言难以比拟的。印欧系诸语言在复合时态构成上不尽一致,有的情形是这种语言不许可的结构却在另一语言中大行其道,令“普遍唯理语法”无可奈何。大同语用esi,消除了上述弊病。英语的分词可以做多种成分,起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作用,但一般学习者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大同语明确标出分词名词、分词形容词、分词副词,不是麻烦,而是更科学更易用。必须注意,大同语的复合时态不能与英语对号,不要误解。复合时态在口语中可以不用,在必要时才用。

自然语言的进化是比较慢的,不完全规则的。像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冰岛语“纯语运动”赶走外来词,俄语减少字母等人为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语言的某些特征。但是,要让俄语放弃变位,让英语读音与书写完全规则,让德语不要性、数、格,是本族语者决不会答应的。一种中立的、科学的、简便的国际****语,正好肩负了这样易学易用、有利于不同语言使用者沟通的使命。大同语的优势应当被公众知道和理解,进而热心地应用、推广。

2004年欧盟工作语言将达23种,翻译组合达253种。由于民族自尊的关系,谁也不肯在语言问题上让步,但耗费在翻译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多么巨大啊!讲求效率的人们为什么无动于衷?有识之士如果选择国际****语,每人只学一种外语,比如大同语,足以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士自由交流!任何国际会议、学术刊物采用大家都精通的大同语,翻译组合就少得多,节约出来的财富干什么不好啊?知其可而不为,算明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2 点
注册时间
2008-4-9
帖子
15
积分
21
UID
14818
3#
发表于 2008-10-29 14:59:28 |只看该作者
语言相对论

----一个大同语者的语言观

王立

 

    浅薄的人动不动就廉价地使用“绝对”、“最”,却不想想“相对”有多么可贵!大师们的文章平易得如同说家常话,“积木论文”却堆满了连他自己也未领会的名词术语。《语言相对论》没有一条高深的定律,只是针对一些常见的误区略加探讨。

一、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一切语言都是在变化的。词汇的变化最快,只需十年就可以看出来,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流行语,大部分昙花一现,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语音与语法的深化虽然慢,经过五百年还保持稳定不变的语言是极少的,在各国官方语言中,多数是在最近二、三百年内方形成的,或是在文字、语音、语法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土耳其革命后,阿拉伯字母让位给拉丁字母。俄语字母表和读音有了改变。日语假名用法的改变程度也很大......

    谁都希望语言能保持稳定,受过教育的人不太欢迎语文改革。汉字的简化字自古就活在人们的笔下,五、六十年代的简化工作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可不少人不肯采用,以繁体为正体,就像有了火车,还说大马车是正式的“车”,火车名不正言不顺。鲁迅先生主导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奠定了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雄厚坚实的基础,可是当初反对者如同洪水冲击堤防,险恶的情形早已超出了学术范围。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语”与现代的普通话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听一下那时的电影或老唱片,语调明显不一样,听起来怪怪的。“和”这个连词被读成hàn (台湾至今仍有这种读法),并没有字书上的依据。《辞源》注音为:户戈切,平,即hé;胡卧切,去,即hè,普通话改用hé是科学的。白话文先驱们为了丰富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做了大量探索,如鲁迅先生用过以下句式:

(1) A的B,的C,的D ......

(2) “形容词+的+地”做状语。

(3) 没有 ......以前。如《未有天方之前》是演讲题目。

    第(1)、(2)种现在没有人用了,二者借自外语,是没被人们接受的。第(3)种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却一直被普遍使用。如果有个作为规定句型的规范,也许迟早会被正式接受。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借鉴与创新,是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比起林琴南破绽百出的文言文来,实在是天壤之别。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大陆的汉语、汉字为标准,港、台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却非要保守,其实那里的人民讲话与大陆一样生动活泼啊!

    想让语言一成不变,只有僵化的头脑才可以忍受。古人作文言文,目标是向先秦看齐,可一个活人,怎么会完全说出很久以前过时了的语言模式呢?唐代古文家的作品当然含有时代的烙印。如果让孔夫子与朱文公对话,我相信二位是无法交流的。藏文、蒙文作为表音文字,创制时是拼写和发音一致的,然而现在发生了巨变的语音使文字变得难学了。朝鲜文“训民正音”创制才五百多年,无论字母的发音和下词法都有了较大变化。历史造成的变化是无法抗拒的。不规则的可能变得规则了,原本通行无阻的规律也会被时间的长河冲洗得面目全非。

    既然民族语言是,注定要变的,就不会有一劳永逸的国际****语。国际****语是为现实服务的,是活的语言。Esperanto靠着不止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顽强地生存下来。它的确比任何民族语言都简单,可还不是最科学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它应当有变化。“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要是允许改革,它的生命力会更旺盛。事实上这是不许可的。保持稳定是它的准则,却成了不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原因。国际****语是在乎形式上的长命呢,还是在乎Zamenhof崇高的理想呢?如果错误地选择了与历史规律背道而驰的“稳定”,就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初衷再好,方法不正确,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同语不是教条。它从语言学宝库中吸取了精华,来到了现实世界,决心在这全球化时代为消除语言障碍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国际****语的理想与现实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坦然面对时间造成的变化的客观需要,才能主动地完善自我,与时俱进。

二、语言与方言

    语言与方言的界限不是十分明确的。方言是语言的内部变体。因为地域或阶层不同而体现出发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有专家说,古埃及早期语言没有方言差异是中央集权的结果。这是片面的,现在所见到的古埃及文字,主要是纪念性质的,标记性的作用,后来才有了文学作品,就像甲骨文只是占卜用的语言。

     以一个侧面代替全部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从美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语言现象可以看出,原始人群语言不是单一的,而是繁难的,邻近村子之间不能交流是不新鲜的。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大部分方言之间难以互相通话,即使在官话方言内部,如山东、山西、甘肃、云南的方言也有各种各样的区别。如果按不能听懂彼此的话划分语言,闽南话、客家话、广东话都有理由作为不同语言,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按地域划分,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的英语有理由作为不同语言,事实不是这样。可在实际研究中,蒙古语的方言在国外就有当作独立语言的做法。乌尔都语与印地语有共同的口语,叫印度斯坦语,甘地号召以此为全国通用语,印、巴分治后,这种简明的语言消失了,乌尔都语与印地语的差距在拉大,印度竟没有一种通行全国的本族语。印尼语是从马来语方言发展而成的,印尼语、马来语经过努力,在拼写上趋于统一,虽说词汇的差别无法改变,拼写上的改革有助于东南亚的交流与进步。这与印、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

    汉语的方言称为“话”,不应使用“语”。如闽话,不能叫闽南语。有些居心叵测的家伙造出一个“台语”来,妄图作为幻想中的“台湾”国的“国语”。追星的朋友们上了当,亿口同声地争说“台语”,悲夫!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不论汉族,还是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全是中国人。考古学早已雄辩地证明,高山族是古代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宝岛之后产生的民族,中古以来其他民族的移民根在大陆就更不用说了。闽南话是在东南沿海发展成的,而不是从台湾岛传到福建等到地。“台语”纯粹是胡说八道。研究语言学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台语”,不在台湾,而在大陆,它的英文是Tai,相当于通常说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中国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等,在国外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缅甸、印度等地,是东南亚十分重要的一个语言群。如果让国际语言学界知道台湾有人冒用“台语”这个名词,一定会笑掉大牙的!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方言差异由于无线电的普及而减少。汉语却不是这样。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比普通话更有人气,以至于专门有人在北方开办教授上海话、广东话的培训班。天津的市区是一种源于安徽宿州的方言(天津话),郊县大部则是一种接近北京话的方言,可是农村人去市区,不是讲普通话,而是得讲天津话。不会讲天津话,常常受到歧视。台湾只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普及了“国语”,可大陆推广普通话工作收效甚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国际上对方言的消失看作文化上的损失,采取了记录语言特征,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等措施,建立方言的资料库。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导致方言消失,是普遍现象。中国会是例外吗?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汉藏语系这一假说,在汉语、藏语的各方言中能找到积极证据。汉语的漫长历史,在各方言中有不同程出度的时代印迹,闽南话保存了大量上古词汇,表明《尚书》等史书有真实的史官记录,并非全出于后人伪托。日、朝、越语记录的汉语读音具有时代和地域的差异。这在历时研究(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的研究)中有当代方言无法相比的价值,比如“人”,在朝语里读“in“,与东北、山东发音一样,日语中读nin,jin等,nin是六朝时期江南的读音(吴音),jin是唐代陕西的读音(汉音);越语中读nhân,也来自南方的读法。研究方言的人如果结合这些有用的资料,视野会更广阔,见解也会更深刻。

    怎样对待方言呢?大同语是交流的媒介,不革任何一种民族语言的命!普通话也应当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交流媒介的作用,方言的命运应当顺其自然。如果方言林立的现状不妨碍国家的繁荣与民主,那么用不着消灭方言,只要讲方言的人别强迫会普通话的人非学方言不可就是可以接受的。地方保护主义与其说是经济现象,不如说是类似封建割据的病态心理。全国一盘旗,消除隔阂克服方言的阻碍是首要的任务。手段就是:真正普及普通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2 点
注册时间
2008-4-9
帖子
15
积分
21
UID
14818
4#
发表于 2008-11-16 16:22:21 |只看该作者
历史比较语言学

王立

    西方学者在比较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时,发现它们的许多词发音大致相同或相关。比如“二”,都有“t音”;“父亲”,都有“p”音。扩大比较范围,这种现象仍然存在。这不是巧合,而是规律。根据这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提出了印欧语系的概念。根据已知的特征,推测这些语言共同源出的原始语言——原始印欧语的语音形式。

    英语“父亲”是father,与上边说的“p”不一样。这是语音变化的结果。原始印欧语的p变成了日耳曼语言的f,原始印欧语的"d"变成了日耳曼语言的"t"......一旦发生变化,所有的语音同样遵守变化规律。大多数场合确实如此。也有例外的情形,开始人们以为是规律不够科学,后来知道那些例外是受别的规律支配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风行于欧洲。这是一门从欧洲产生的针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我国古代新疆的吐火罗语,与意大利语接近,是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检验和挑战。吐火罗语“牛”读“ko”,与梵语guah,德语kuh,英语cow和原始印欧语gwou同类。然而吐火罗语在地理上是最东边的印欧语,它不属东方的S类语言,却属于西方的K类语言。(根据“一百”一词的发音,以S开头的语言位于东部,叫S类语言,而以K开头的语言位于西部,叫K类语言。吐火罗语“一百”读kant或kante两种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其它语系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阿尔泰系分成突劂、蒙古、满-通古斯三个语族,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致性不如印欧语系那样简单。这些民族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互相接触,语言的演化比较复杂,三个语族的共同词汇不多,便难以构拟原始阿尔泰语。汉语古今语音发生了巨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中古有清浊对立(如b和p,g和k)现在普通话没有b和g,只有不送气的p,k与不送气的p,k的区别。威妥玛式拼法不用b,g的方法正确,可送气符号太麻烦。peking的P读如“拨”,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连标准音也是“泼”了。汉语拼音方案的b、d、g是不送气的清音,使学习俄、法、意等语言的学生面对“不送气”摸不着头脑,其实汉语中就这么发音!中古只有平声,不分阴平和阳平,清音声母的字现在读阴平,如“诗”,浊音声母的字现在读阳平,如“时”。在各大方言中,清浊音、韵母、声调的分合很不一致,历史比较语言学用于具体的一个场合可行,若全盘考虑就不那么简单了。不少学者构拟了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如认为“各”读klak,有复辅音声母。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用保存下来的材料推断过去的语言规律和语音形式。如果某一原始语言的特征在其子语言中没有被继承下来,构拟出的原始语言当然也没有那个特征,任何一种语言,方言都不完全一致,古汉语、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都是一样,构拟一种单纯的整齐划一的原始语言,是否就说明某个地区乃至全人类是最初只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是有疑问的。

在历史研究上,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经过验证的理论,是非常有力的证据。汉藏语系各语言的关系是与中国历史密切联系的。吐火罗语的使用者与灭阿卡德国家的古提人是同一种族,可研究者却说古提人属于闪族。(《失落的文明:巴比伦》P.35)陕、甘一带“我”发ngĕ,本地老年人小时候的读书音也一样是ngĕ,与藏语第一人称单数说法nga是同源词,这是现实的证据,只看词典就失误了。玛雅人跟“人”叫in,与中国多数地方的发音一样,跟普通话不同,这个词是玛雅人来自中国的又一证据。不能用普通话代替古汉语来研究!

俄罗斯语与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可以互通。挪威语、丹麦语、瑞典语也可以互通。这是由于不同之处有规律可循——由于历史的音变形成的差异,使用者有意无意地运用有关规律,就无师自通会外语了。相比之下,汉语一些方言的差异倒比两种语言差异更大呢!这些事实,启示我们:成功的国际语充分抓住了语言规律,使之有利于我们使用。学过大同语(Mondlango)之后,才会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同语的先进性。构拟出来的原始语言,只有历史的影子。大同语却是现实世界的畅行无阻的通行证,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同语有大显身手的客观条件,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行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0

好友

802

积分

探花

鬼魅

Rank: 6Rank: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5286 枚
好评度
30 点
声望
158 点
注册时间
2008-5-12
帖子
681
积分
802
UID
15431

巳蛇

5#
发表于 2008-11-16 21:02:35 |只看该作者
好专业。你是自己写的还是抄的。!
因为活着,所以我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2 点
注册时间
2008-4-9
帖子
15
积分
21
UID
14818
6#
发表于 2008-12-28 20:01:4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工大幽灵 于 2008-11-16 21:02 发表
好专业。你是自己写的还是抄的。!

你没看到我贴的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7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862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 点
注册时间
2007-10-28
帖子
6
积分
7
UID
12738
7#
发表于 2009-1-2 21:36:14 |只看该作者
richard's blog/http://blog.163.com/shiwei_k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23 10:17 , Processed in 0.1376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