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金花北路4号 邮编: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湖旅游开发区 邮编:710021
学校网址:http://www.xatu.edu.cn
联系部门:西安工业大学人事处
联 系 人:杨老师 刘老师
联系电话:029-86173093
招聘邮箱:zhao_pin2009@126.com zhao_pin2009@yahoo.com.cn
[size=+1]西安工业大学教授二级岗位对外公开诚聘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现有9个二级学院,4个直属系部及1个工业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学校于2010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具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6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5个省级特色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国家级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交流中心、陕西省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工程实验室。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陕西省的相关规定,特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热诚欢迎广大海内外杰出人才积极应聘。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岗位
以下学科设立教授二级岗位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上述岗位亦可按学科团队引进,团队成员可以办理调入手续。
二、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正高级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具有本学科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业绩成果或荣誉
应聘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直接聘任教授二级岗位。
1、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6、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
7、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前二)或二等奖(排名第一);
9、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一);
10、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11、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12、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应聘者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满15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或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满10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二者;或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满5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三者,可以申报竞聘教授二级岗位。
1、国家“973”计划项目负责人;
2、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负责人;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
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8、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9、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0、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主任;
1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1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3、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14、“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5、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6、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7、主持承担过2项国家级及2项省(部)级科研或工程技术推广项目,或主持承担过1项国家级及4项省(部)级科研或工程技术推广项目,并经省(部)级以上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1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前四)或二等奖(排名前二);
19、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二)或二等奖(排名第一);
21、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三)或一等奖(排名前二)或二等奖(排名第一);
22、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二)或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23、获得省级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一);
24、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5、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在SSCI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累计3篇以上;
以上条件中,国家级项目不含子项目及专题项目。
(三)对于在海外长期学习和工作、学术造诣高深、发展潜力大,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的优秀留学人员,可适当放宽对任职年限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取得国内外公认的杰出成就的高层次人才,可适当放宽对年龄的要求。
三、待遇
1、享受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的岗位绩效工资、福利待遇;
2、提供学科建设及科研启动经费;
3、提供教学科研所需要的实验室、办公室、办公设备和配备专门的助手;
4、提供120~150平米住房一套;
5、对工作和生活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可以面议。
四、应聘所需提交材料
1、个人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从大学起的详细学习及工作时间、经历、主要学术兼职和荣誉);
2、个人科技成就和贡献、科技奖励、论文论著及专利、学术交流等简介,包括论文的SCI、EI、SSCI、CSSCI收录及他引情况;
3、5篇代表性论著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推荐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4、在应聘岗位开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预期目标(约3000字左右);
5、自己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size=+1]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博士招聘计划 一、学校常年招聘下列高层次人才:
(一)院士
(二)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带头人
(三)博士生导师
(四)某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
(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副教授
(六)优秀的博士毕业生
(七)具有创新能力和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团,即团队带头人为上述(一)至(二)类人才,学术骨干3人以上;工科获得过国家级奖励,文理科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院(系) | 所学专业 | 要求 |
光电学院
| 光学工程(薄膜技术、等离子物理、光学工艺 、光学检测、光电检测、光电系统设计、光电仪器设计方向)
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光电系统设计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物理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机电学院
|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艺术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方向)
轻工技术与工程(包装工程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方向)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材化学院 | 金属材料(轻合金、塑性成型)
高分子材料
材料化学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环境工程 | 学科带头人 |
电信学院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与通信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博士、硕士或
具有正高职称 | 经管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方向)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攻防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
导航、制导与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识别与处理) |
博士
或具有正高职称 | 外语系 | 英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测试学、对比研究方向) | 博士或学科带头人 |
人文学院
| 文艺学、
美学 | 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
语言学
民商法学 |
博士 | 广告学 | 博士、硕士且副高职称 | 思政部 | 哲学(科技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 | 数理系 | 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无线电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 | 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经济、工程测绘)
给排水
城市规划、建筑学
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 | 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博士 |
二、人才引进待遇 (一)安家费
引进人才类型 | 安家费标准 | 年薪
(万) | 金额
(万) | 支付方式 | 院 士 | 100-300 | 按协议支付 | 40 | 国家级学科带头人 | 60 | 按协议支付 | 20 | 省部级学科带头人 | 30-50 | 按协议支付 | 10 | 博士生导师 | 8-30 | 按年支付 | 实际岗位 | 教 授 | 5-30 | 按年支付 | 实际岗位 | 副教授 | 3-15 | 按年支付 | 实际岗位 | 博 士 | 2-15 | 按年支付 | 实际岗位 |
(二)工作条件 学校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学术条件。对引进的院士、学科带头人提供先进的科学实验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为院士组建学术团队、配备秘书、提供工作用车。其他引进人才将根据其研究课题情况,由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其标准如下(单位:万元):
人才类型 | 院士 | 学科带头人 | 教授 | 副教授 | 博士 | 国家级 | 省级 | 工科 | 100 | 60 | 40 | 8 | 5 | 3 | 其它学科 | 20 | 10 | 5 | 3 | 2 | 学术团队 | 50—100 |
(三)同时享受陕西省人才引进的有关配套政策规定的待遇。
[size=+1]学校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
学校前身为西安第二工业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军工配套项目之一,1960年升格为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曾隶属于国家第二、一、三、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129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7.2亿元,馆藏图书155.48万册,并有多类(种)电子信息资源。现有在编专任教师93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3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30人。有17人被重点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称号的专家40余人。有110余人在国家、省级学术团体担任评委、委员以及理事长、理事。有国内、外双聘院士近10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担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学校现有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建筑工程系等9个二级学院;外国语言系、数理系、体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等4个直属系部;1个工业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4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光学工程、机械制造机器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有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物理光学、光学零件设计、工程力学、机电系统设计、应用光学、工科电路分析、市场营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光学零件工艺学等13门省级精品课程。有“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等3个“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有“书法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陕西省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国际合作研究交流中心;有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在2007年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万人,研究生1400余人。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近年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兵器工业总公司、国防973、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以及省市等科研项目350余项,科研成果创国内多项第一。积极开展学产研工作,近年来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40项。《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5年,学校成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亲自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成果丰硕。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以及陕西省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亚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三连冠”。男子足球队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颇具特色与实力,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学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一批学生多次在全国、教育部、省级书法大赛中获奖。
2008年,有2名教职工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陕西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中,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学校题词。国防部长张爱萍、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教育部领导、兵器工业部领导以及省市领导同志为学院题词、来校视察工作。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作为受奖先进集体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并在会上介绍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