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大学毕业生为何总是职场受伤者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好友

9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100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2 点
注册时间
2008-8-1
帖子
8
积分
9
UID
16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 14:3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信息登记、择业指导讲座等服务。

  近日,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妹打来电话,她向我哭诉了她的求职遭遇:去一个招聘文秘的单位应聘,先是被对方要求交300元体检费,照办后又被要求交1500元押金,此后,又是职业保证金,又是送给老总的“红包”,她先后向该单位交了6000多元。可上班第一天,她就被带到一家娱乐场所陪酒、陪玩。在向招聘者讨说法时,竟然被暗示以后还要陪睡。如果辞职,需再交3000元违约金。

  她在电话里问我:“我交的钱都是向父母要的。我该怎么办?”

  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她答应去报警。可她的遭遇却让我陷入了不安之中:时值大学生毕业之际,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们将要如何去应对,如何防止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

  劳资关系的不平衡,造成了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始终处在了职场弱势地位。别说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易,就是被单位聘用,也得“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以防稍有不慎即落得个被单位炒鱿鱼的下场。这种现实状况给求职者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因此,为了被用人单位录用,降低求职标准的有之,对单位无理要求甚至违法收费一口答应的亦有之。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求职者这种迫切想找一份工作的心理,大肆设局诈骗,损害求职者利益,给本来就严峻且乱象丛生的求职市场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一些求职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只重视如何包装和推销自己,如何制作精美简历,只看重单位开出的薪酬,却忽略了相关劳动法律的学习,忽略了招聘单位合法性的查察。笔者这个学妹就是最好的例子。《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而学妹却在想找一份工作的心理驱使下,先后不计合法性、合理性地向招聘者交了6000多元。

  疲软的劳动执法让求职者和在岗劳动者失望。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劳动部门习惯了坐在办公室里等人上门投诉,形成了一种“民不告,官不究”的执法思路。面对劳动法规不断完善和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加强,劳动部门也大多只是在节假日动动嘴皮子,在报纸上或者单位门口的告示上贴出提示:节假日加班别忘了自我维权。接下来再为劳动者算算账,看看加班将有多少加班费。至于这样的提示起了什么作用,劳动者是否真的如数拿到了加班费,那就不是我劳动部门的事了。更有甚者,一些劳动部门以无独立执法权为由,面对非法招聘或非法用工时,对求职者或劳动者的投诉不理不问或者一推三六九,非得等到公安部门介入了才肯“出手”。

  “求职者为何总是职场受伤者?”学妹在被骗以后向我发出了这样的诘问。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更多求职者的警醒,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此贴转载于伯乐觅网:http://www.boleme.cn/art1887/

更多资料参考:http://www.boleme.cn
                        http://www.51job.com
                        http://www.cjol.co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2

主题

0

好友

9

积分

书生

Rank: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100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2 点
注册时间
2008-8-1
帖子
8
积分
9
UID
16753
2#
发表于 2008-8-2 14:41:18 |只看该作者
以后大学生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呢·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4 05:12 , Processed in 0.1414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