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望
- 270 点
- 西工币
- 10405 枚
- 贡献值
- 0 点
- 好评度
- 4 点
- 最后登录
- 2013-3-31
- 注册时间
- 2007-7-25
- 帖子
- 1117
- 精华
- 1
- 积分
- 1256
- 阅读权限
- 100
- UID
- 114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西工币
- 10405 枚
- 好评度
- 4 点
- 声望
- 270 点
- 注册时间
- 2007-7-25
- 帖子
- 1117
- 积分
- 1256
- UID
- 11446
|

“兰博”(Rambo),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个没有追求的杀人机器,但其实是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可谓都在和“战争机器”这种命运在抗争。敌人、祖国、家乡、亲人,甚至朋友,很少有把他当“人”看的,只会在需要他的杀人技巧时才来找他;而其他时刻,他都被视为“不安定”因素而不能存在于一个“和谐社会”里,只能远遁隐匿在异国他乡。
史泰龙将人物这种深层的悲伤气氛演绎得很完美。提到“兰博”,我最先想起的,总是他的眼睛,那里面都是挥之不去的悲伤与无奈,当然,也有孤独、倔强和永不服输的意味。很难想象其他几位猛男能演出这种气质。相对于史大爷的“蓝博”与“洛基”,其他几位肉人的角色都比较卡通化。
据说当年有影评人认为应该让兰博在第一集中死去,那样似乎控诉的意味更浓。问题是非得为了造成对政府的强烈控诉而让兰博死去么?牛人们都说过,死是件很容易的事,活着,却很难。兰博虽然内心很痛苦,但他强大坚忍的性格,注定他要继续边缘化地活下去。这样,才是真的兰博,而不是一个为了鸟电影艺术而牺牲的兰博。
第二集对兰博作为“战争工具”的悲哀,比第一集是有所深入的。从此,蓝博对所谓“国家大事这种小事”完全失去了兴趣,影片结尾他那孤独远去的背影,代表的是一种决绝的姿态:“老子再也不想被人当工具使了!”第三集亦如此,一个人的战争,绝对的战争机器的表演。

兰博变了,至少变胖了很多,他从一个有些心理阴影的机器变成了一个隐士,至少是一个归隐了的人。虽然在第二第三集的时候都有表现他皈依佛门,但他没有真正的六根清净或者远离红尘,他时时刻刻无法走出被利用的阴影,的确,作为一个自己生命被人出卖的人,不管其肌肉如何发达,内心的软弱点还是存在的,就是这个点,他无法正视。第四集里,兰博还是沉默的,但不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而沉默,而是因为有一个隐忍的心,它不再反叛,而是正视危险,而不是威胁。第四集里,兰博与敌人肉搏的场景明显减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兰博死了,就像影片最后那样,兰博的墓碑已经杂草重生了。兰博回到了家乡,但兰博却已经远去了。
在听说史大爷要拍《第一滴血4》的时候,俺就开始担心:大爷,这个世道您还能玩得动么?
看完片子,我觉得,胖了的史泰龙把握得很好,也很努力,血腥场面依然风采不减当年,而细节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作为一名动作影星,史大爷不是吉姆凯瑞(Jim Carrey),他的角色根本不需要“橡皮人”的千变万化的表情,他只需要表现出适合角色状态的心理就行了。个人觉得,史大爷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称职的,比其他几个家伙(施州长、尚格云顿、史蒂芬辛格)都要称职得多。另外,以肌肉论肌肉,史大爷当年的肌肉也和施州长不一样,后者看起来很完美,但这种完美感觉很不生活;而史大爷的肌肉线条远不是那么规则,以“健美”的标准来看很可能不及格,但看起来更像正常的人,每一个隆起都饱含着汗水与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许这也是史泰龙继续排这部片子的初衷一样。
为什么这部片子不是那么火呢?搞不懂,也许现在的人们都喜欢看《谍影重重》吧~
[ 本帖最后由 kingwinter 于 2008-2-22 23:2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