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39年流金岁月:Intel强者之路

 关闭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5

好友

2652

积分

荣誉会员

萬年路之煙火小資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136 点
注册时间
2007-5-8
帖子
2012
积分
2652
UID
9987

终身成就奖 特殊贡献奖 论坛元老 帖子大王 双子座 辰龙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5 19:09: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PC技术发展的20年间,处理器无疑是推动PC产业的最大“功臣”,然而在桌面处理器领域,Intel在30年中创造了多次革命,每一次处理器的变革,都直接影响着PC产业的调整,10年前Pentium 处理器的诞生,从当初 60MHz主频到今天的主流3066MHz主频,而双核时代的到来,为PC技术增加了一道“彩虹”,20年可以改变缔造很多经典,我们仅从处理器频率变化就足以让世人耳目一惊。
Intel前任CEO安迪·格鲁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也正是在他这个偏执狂人的带领下,Intel才从1980年代中期的低谷走出,成功转型,从一家生产存储器的濒临倒闭的平庸企业变为一家引领IT行业发展的伟大公司。网易数码再次特别企划,带你回顾从1968年-2007年近39年的流金岁月里,Intel艰苦磨练的强者之路……
   AMD中国首发“巴塞罗那”处理器 英特尔立刻反攻发布新赛扬CPU!
网易数码9月12日报道:就在前天网易数码刚刚报道了AMD在中国首发“巴塞罗那”处理器之后(详情请点击中国首发!AMD正式发布四核“巴塞罗那”),今日得到消息,英特尔公司已于近日正式确认了处理器降价的消息,降幅最高达到了40%,同时,英特尔发布了多款新处理器,包括Core 2 Duo T7800、Core 2 Solo以及赛扬M处理器。Core 2 Duo T7800是目前最高端的酷睿2处理器,主频达到了2.6GHz,售价在530美元左右。T7800的发布也导致了T7700和T7500处理器的降价,T7700和T7500处理器的原价分别为530美元和316美元,现在分别降至316美元和241美元,降幅分别为40%和20%。英特尔推出了主频为2GHz的T7250处理器,规格与目前的T7200处理器基本相同,但FSB提升到了800MHz,售价为209美元,比T7200处理器294美元的售价要便宜。
Intel反攻,发布新款赛扬CPU:就在AMD公布其“巴塞罗那”之后的一天,我们得到消息称Intel终于也确定了其新款CPU推出的消息以及其他CPU降价的消息,看来Intel是绝对不能让任何人抢了他的风头,除此以外,英特尔还公布了1.2GHz主频的Core 2 Solo U2200和1.06GHz主频的Core 2 Solo U2100处理器,售价分别为262美元和241美元,两款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各自具有1MB的二级缓存和533MHz FSB。 英特尔还发布了新款的赛扬M处理器,型号分别为Celeron M 550和Celeron M 530,主频分别为2GHz和1.73GHz,售价分别为134美元和86美元。目前的1.86GHz Celeron M 540处理器售价降至107美元,原价为134美元。发布的超低电压版新赛扬M处理器还包括Celeron M 523,售价为161美元。新款的Pentium Dual-Core E2180处理器主频为2GHz,售价为84美元。
网易数码特别企划,带你回顾从1968年-2007年近39年的流金岁月里,Intel艰苦磨练的强者之路……
   1971年11月,英特尔推出4004微处理器,开创新处理器时代
1971年11月15日:4044是Intel第一款微处理器,1971年11月15日其面向全球推出,该处理器拥有2,3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108KHz,当时售价为299美元,4004的诞生要归根于Busicom计算器,因为当初这款款微处理器是作为日本计算器制造商Busicom项目的一部分。
1972年:Intel推出了8008处理器,它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00 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为 Mark-8 的设备采用,Mark-8 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雏形。
1974年:Intel推出了性能更为强大的8080,拥有6,0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 MHz。8080是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Altair的大脑。
1978年:Intel正式推出性能更出色的8088微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29,000晶体管数量,速度可分为5MHz、8MHz、10MHz三个产品,首次在商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由选择,同时Intel成功将 8088 销售给 IBM全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使得8088成为了IBM全新热销产品IBM PC 的大脑。
编辑点评总结:70年代是Intel开创与确立自己CPU霸主的最开始阶段,在这10年里,Intel接连发布了史上重大的4款CPU,也就是这4款CPU,将Intel从一家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一举变成了为PC提供关键核心的大公司。如果说4004标志着Intel的开始,那8088就是Intel史上最重要的一笔,直到今天,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书上依然保留着经典的8088理论学习。
   80386:真正将我们带入32位处理器时代!
当年回放:从1981年到1988年间,Intel发布了其转折点的产品:80186、80286以及80386。首先是1981年发布80186和80188,这两款微处理器内部均以16位工作,在外部输入输出上80186采用16位,而80188和8088一样均是采用8位工作。到了1982年1月,80286发布,80286处理器集成了大约13.4万个晶体管,最大主频为20MHz,采用16位资料总线和24位位址总线。后来发布的8038的广泛应用,将PC机从16位时代带入了32位时代。此外它还具有比80286更多的指令集。发布时,80386的最快速版本的主频为20MHz,具备6.0MIPs,包含275,000个晶体管。直到1988年6月16日发布了80386SX,它是80386DX的廉价版本,只有16-bit总线宽度。1989年4月,英特尔推出25MHz 486微处理器。1989年5月10日,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推出。
  80386的诞生:80386的出现,真正意义上标志着我们进入了32位时代,386集成了27万5千只晶体管,超过了4004芯片的一百倍。并且386还是英特尔第一种32位处理器,同时也是第一种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这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多任务”就是说处理器可以在同时处理几个程序的指令。
  当年很多人认为286已经足够了,根本没有必要生产386,但当时INTEL顶住了压力,坚持开发出386。
[td]
编辑点评总结:从80186到80386,如果将INTEL这39年来比作一次长跑的话,这段时间就是INTEL起泡后最重要的时刻,特别是386的推出,首次让我们进入了32位元的世代。其集成了27万5千只晶体管,超过了4004芯片的一百倍,并且386还是英特尔第一种32位处理器,同时也是第一种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这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993年开启崭新篇章 奔腾系列CPU浮出水面
当年回放:1993年3月22日: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 CPU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但是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Pentum 处理器的性能接近主要的RISC CPU并兼容80x86,同时继承了长期积累下来的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庞大软件资源。在此之后,INTEL分别推出了各种不同频率的CPU系列。
  奔腾MMX处理器:1997年1月8日,Pentium MMX面市。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及从Pentium Pro、Cyrix而来的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
  Pentium MMX系列的频率只有三种:166MHz、200MHz、233MHz,一级缓存从Pentium的16KB增加到了32KB,核心电压2.8v,倍频分别为2.5、3、3.5。插槽都是Socket 7……
编辑点评总结:从这一年开始,INTEL终于拉开了CPU的奔腾时代,直到现在,这个命名依然本使用在处理器中,这其实是当时INTEL新一代586 CPU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微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英特尔公司就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奔腾系列。也正是这一系列的奔腾产品,为INTEL的后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entium 2悄然现世,Pentium 3再续辉煌!
当年回放:1997年4月7日,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处理器。内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并整合了MMX指令集技术。此时英特尔 Pentium II架构已经从Socket 7转成Slot 1,并首次引入了S.E.C封装(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高速缓存与处理器整合在一块PCB板上。而在1999年的1月,INTEL推出了跨时代的奔腾III,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拥有32K一级缓存和512K二级缓存(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包含MMX指令和Intel自己的“ 3D”指令SSE,最初发行的PIII有450和500MHz两种规格,其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此外其身份代码还可通过Internet读取。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这款Pentium III处理器有256K在二级高速缓存,代码名为Coppermine。Coppermine以733MHz登台。2000年3月8日: Intel 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奔腾三面市:1999年1月,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它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拥有32K一级缓存和512K二级缓存(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包含MMX指令和Intel自己的“ 3D”指令SSE。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基于0.18微米工艺制造的Pentium III处理器,这款Pentium III处理器有256K在二级高速缓存,代码名为Coppermine。Coppermine以733MHz登台。2000年3月8日,Intel限量供应1GHz Pentium III 处理器。
编辑点评总结:奔腾三的出现让INTEL有了更强的竞争砝码,不得不说的是INTEL的另外一款奔腾产品: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Intel还将Xeon分为两个部分,低端Xeon和高端Xeon。其中,低端Xeon和普通的Coppermine一样,仅装备256KB二级缓存,并且不支持多处理器。这样低端Xeon和普通的Pentium III的性能差距很小,价格也相差不多;而高端Xeon还是具有以前的特征,支持更大的缓存和多处理器。
   昙花一现 并不成功的423针奔腾4
当年回放:2000年11月20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下一代处理器——奔腾4。这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的发布,它还标志着一个处理器新时代的开始,奔腾4可以说对英特尔至关重要。最早的Pentium 4使用的是SOCKET 423接口,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后来转变为SOCKET 478接口,接下来又过渡到现金主流的LGA775接口。奔腾4处理器经过了几年的核心变迁,性能也获得了显著提升。Pentium 4处理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抛弃了Intel沿用了多年的P6结构,采用了新的NetBurst CPU结构 。NetBurst结构具有不少明显的优点:20段的超级流水线、高效的乱序执行功能、2倍速的ALU、新型的片上缓存、SSE2指令扩展集和400MHz的前端总线等等。
  奔腾4时代:Pentium 4处理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抛弃了Intel沿用了多年的P6结构,采用了新的NetBurst CPU结构。NetBurst结构具有不少明显的优点:20段的超级流水线、高效的乱序执行功能、新型的片上缓存、SSE2指令扩展集和400MHz的前端总线等等。
  虽然Pentium 4系统总线仅为100Mhz,但由于利用与 APG4X 相同的原理“四倍泵速”,因此可传输高达3,200MB/秒的数据传输速度。明显地远超过AMD公布的Athlon总线数据传输速度。
编辑点评总结:423针的P4并不像INTEL想像的那样好,首先是P4耗电惊人,所以P4系统使用的主板被设计为电源的12V电压(ATX12),通过一个4脚的插座和3.3V、5V一起供给主板,另外还在20针电源接口的旁边另加了一个6针的****电源接口。最致命的硬伤还是Willamette核心属于Pentium 4最早期的产品,因此它的发热量很大、频率提升困难,只从1.5GHz到1.8GHz。而且它的二级缓存只有256KB,超深的处理流水线使得总体性能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超频用户来说,这类产品难以让人感到满意。
   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登场!
当年回放:超线程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的CPU的运行效率。2002年11月14日,英特尔发布前端总线为533MHz的 Pentium 4 3.06 GHz处理器,采用了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而且支持超线性技术!2003 年 11 月,英特尔发布了支持超线程(HT)技术的P4处理器至尊版3.20GHz,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512KB二级高速缓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和800 MHz系统总线速度。2004年6月,英特尔发布了P4 3.4 GHz处理器,该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T)技术,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和800MHz系统总线速度。
  超线程奔腾四: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最大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增强了奔腾4台式机充分利用,为INTEL进一步巩固了台式CPU市场。
  英特尔P4超线程有两个运行模式,当程序不支持多处理器作业时,系统会停止其中一个逻辑CPU的运行,让单线程程序不会因其中一个逻辑CPU闲置而减低性能,但由于被停止运行的逻辑CPU还是会等待工作,因此运行单任务程序模式时,有可能达不到不带超线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不会太大。
编辑点评总结:超线程P4的出现,直接推动了INTEL在台式CPU领域的霸主地位,不过有点需要注意,虽然采用超线程技术能同时执行两个线程,但它并不象两个真正的CPU那样,每个CPU都具有独立的资源。当两个线程都同时需要某一个资源时,其中一个要暂时停止,并让出资源,直到这些资源闲置后才能继续。因此超线程的性能并不等于两颗CPU的性能。
   05-06年,前景广阔的双核心奔腾D上市
当年回放:2005年第二季度,基于“Smithfield”双核心的英特尔Pentium 8XX处理器发布,而2006年英特尔又推出了新一代“presler”双核心9XX处理器。此时英特尔Pentium核心已经发展到了颠峰。Pentium 8XX处理器采用90纳米工艺生产,支持800MHz前端总线和EM64T技术,配备2MB二级缓存(每个核心1MB),并沿用目前奔腾4的LGA 775封装。不过,奔腾D 8系列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只能用两个核心实现两个进程。2006年1月,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D 9xx系列处理器,包括了支持VT虚拟化技术的Pentium D 960(3.60GHz)、950(3.40GHz)和不支持VT的Pentium D 945(3.4 GHz)、925(3 GHz)(注:925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和915(2.80 GHz)。 2006 年7月,英特尔发布了十款全新酷睿2 双核处理器和酷睿至尊处理器,酷睿2包括五款专门针对企业、家庭、工作站和玩家(如高端游戏玩家)而定制的台式机处理器,酷睿2可实现高达 40% 的性能提升。
  双核处理器诞生:Pentium D谈不上是一套完美的双核架构,Intel只是将两个完全独立的CPU核心做在同一枚芯片上,通过同一条前端总线与芯片组相连。两个核心缺乏必要的协同和资源共享能力,而且还必须频繁地对二级缓存作同步化刷新动作。
  几乎在Intel推出Pentium D/XE的同时,AMD也推出了双核架构的Athlon 64 X2处理器。象Intel一样,AMD并没有为Athlon 64 X2处理器专门开发新的核心,本质是仍属于Athlon 64核心的衍生版本。
从某个意义上说,Pentium D带来的进步并没有人们预想得那么大!更糟糕的是,由于目前的大型3D游戏几乎都无法支持双核平台,导致Pentium D/XE的游戏效能很不理想,只能与同频率的单核心产品相当,估计这一点让玩家们饱受打击!与Intel不同的是,AMD早在设计K8架构时就考虑到了集成双核的可能性,而且为了构建多处理器的弹性互联架构,为K8核心增加了一个专门与其他CPU通信的任务指派单元!
专题总结:在过去的时间里,处理器发展的脚步跑得相当快!从1977年英特尔的第一颗处理器——4044首次登台露面,它由2300个晶体管构成;到06年英特尔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处理器,晶体管数量已经增加至230,000,000个!足足增加了100,000倍!在07年里,Intel在冲击台式CPU的同时,更是在笔记本市场中推出了其全新的迅驰4平台,丝毫不给对手任何机会,这一场仗,远远没有打完。不管Intel到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但他毕竟推动了CPU市场的全面发展。由于篇幅,我们此次并没有回顾赛扬系列,奔腾系列就足够值得大家回忆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 ┌__回憶].洅媄yě 祗諟曾經 .!
  .。ζ、故 事 注 定 悲 劇  .。ζ、何 苦 給 我 羙 麗

0

主题

0

好友

153

积分

举人

Rank: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2366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19
帖子
153
积分
153
UID
13011
2#
发表于 2009-1-12 17:07:25 |只看该作者
灌水的跑来了。。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9 03:29 , Processed in 0.1046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