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忠实&贾平凹

 关闭 [复制链接]

44

主题

0

好友

261

积分

举人

Rank: 4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4818 枚
好评度
6 点
声望
286 点
注册时间
2006-7-29
帖子
112
积分
261
UID
15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4 14:11: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忠实&贾平凹
提到陈忠实就得提到《白鹿原》,今年我是第二次看,每天睡觉前翻几页老牛拉破车一样的又过了一遍。很惭愧第一次是初二的时候当**小说看的,现在想起来真是汗如雨下。提到贾平凹就得提到《废都》,大二的时候当**小说看的,又是汗如雨下。
当我第二次看《白鹿原》的时候我惭愧的发现《白》和《废》这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仅仅是不回避性和爱的描写罢了,庸俗如我的读者们无心体会作者思想的深邃,作品的厚重,仅仅为这种表象的诠释主题的方式所吸引,嗨,真TM不好意思。
陈忠实现在贵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现在贵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黄土高原深深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的两位杰出的作家从农村一步步走来,如今站在了中国文学之颠的位置,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个人最早接触他们的作品也就是初二的时候看《白鹿原》,当时的理解能力确实是狗看星星一片明的状态,因为陈的作品真的非常少而他的亮点也就是《白鹿原》了,我一直到了本科的时候看过陈的《原下集》,今年又重读了一遍《白鹿原》。对于贾平凹的作品我看的比较多一点,最早接触的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一颗小桃树》等一批贾平凹早期的质朴清新型的散文,而长篇小说最早的已经到了高二时候看的《高老庄》了,后来看过《白夜》、《废都》、《秦腔》等一批作品,如今手中还有《病象报告》。贾平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他的各种散文随笔经常可以见诸于大小报端,接触的就相对多了。
这两位作家我可以说接触都比较早,关注的时间比较长,都是陕西籍的优秀作家,我对他们感情非常的深厚,这里想把他们拉到一起搅和一下,谈谈两人的异同。

首先谈谈共同点
其实谈共同点是比较牵强的,因为都是中国作家,生长环境类似,怎么能没有共同点呢?我这里仅仅简单的谈一下,而后面主要谈谈两人的差异。
首先,两人对于文学都是狂热的喜爱。(废话,不喜爱也走不到今天这个份儿上。)
其次,两人的写作都有着深深的黄土高原的烙印,他们的写作对象都是农村。陈忠实的作品只是感觉上的陕西农村,贾平凹干脆就用陕西的方言土话写文章,外省人尤其是南方人有时候根本无法体会个中味道。
再次,两人都是受老一辈柳青和路遥等陕西籍作家影响成长起来的,陈、贾的早期作品都能看出来这种印记;而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的涌入,他们都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作品中融入了浓重的《百年孤独》式的魔幻主义气息。
最后,我想详细谈一下一个共同点:两人都在沉重的写作。思考的作家总是痛苦的,无论是陈是贾都在跟自己较劲,跟生活较劲,只有像王朔那样的痞味作家流氓的写作着,肆意的快乐着。因为你沉重的写着,你就无法快乐,除非你无病呻吟,苍白无力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社会的繁荣昌盛;或者嬉皮笑脸的调侃,蝇营狗苟的开心,你都可以屁颠屁颠的写作。如果你想深刻,那必然触及阴暗面,必然触及痛苦,必然触及复杂,触及无奈——陈忠实和贾平凹面对复杂、面对无奈的态度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两人的写作都是沉重的,都是深刻的,都是发人深省的。
而我写作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娱乐自己,所以我选择了快乐的写法,写着写着于是就痞了。网络操哥李寻欢,曾经是我非常喜欢的对象,但是最终也加盟了“榕树下”做起了经理人,问其原因,答曰:处于对真正文学的敬畏之心。老李很有自知之明啊,他知道自己的东西看的人再多,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所以小生深知自己的写作分量,就是乱涂个随笔么,就是表达个思想,想靠写作挣一分钱都难!

下面详细的谈谈两人的差异
1.写作方式上的差异
陈忠实的一个非常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作家,这点我集中的体现在《白鹿原》的写作上。在《白鹿原》问世之前,陈忠实的名气远没有如今这么大,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而为了写《白鹿原》他离开了西安的家,回到家乡的老屋,一个人在那里寂寞的写了三年,然后郑重的锁上了老屋的的门。据他自己说感觉完成了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这部书是死了以后在棺材里面当枕头的书,也写不了长篇了。但是就是凭借这部作品,陈忠实就放了个卫星,一举轰动文坛,获了茅盾文学奖和新加坡颁发的亚洲文学奖。
中国文坛最令我肃然起敬的就是陈忠实写《白鹿原》和姚雪垠写《李自成》,两人的写作虽然比不当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不比马克思写《资本论》整了40年,但是在当代文坛中他们两人这种仔细的考证,长期的酝酿,倾尽自己心血的写作方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种精神才是我们中国文学的希望所在。
而写完了《白鹿原》之后陈忠实就像被抽干了一样,说自己再也写不了长篇了,除了当陕西作家协会主席,在媒体上露面发表一下对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感慨,几乎是退出文坛的状态。我无意指责陈忠实的这种方式,因为他这就像一个吸食了兴奋剂的运动员,经过亢奋的兴奋期,经过挑战极限后,自然是极度的疲惫和虚弱。恰恰相反,我欣赏的就是他这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NB态度,除了《红楼梦》我们还能记得曹雪芹的其他作品么?《红楼梦》就足够了!对于陈忠实,《白鹿原》就足够了!我真的肃然起敬。

而贾平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作家,他的任何一部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的才气,而且总是源源不断的出作品,感觉他的这种才气似乎永远不会枯竭:《废都》、《浮躁》、《白夜》、《高老庄》、《怀念狼》、《秦腔》…一部接一部的出,而且获“飞马”,获“费米娜”,始终站在中国文学的风口浪尖上。他还在杂志当编辑,写字画,在报纸杂志上发随笔,什么事情都掺合,但是你不得不佩服,贾平凹的每部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畅销书,只要一上市,必然热销。贾平凹虽然没有陈忠实那股子狠劲儿,但是人家玩儿的是天赋,玩儿的是才华。
与陈忠实相比,贾平凹的写作态度更加现代——高效率嘛,更加潇洒,我不到农村老屋写,我就在西安待着我还用电脑敲字,我除了写作我还生活的花哨,我照样获奖,我书还卖的快,我钱还挣的多,我还泡MM,怎么着?

2.写作风格的差异
陈忠实的写作风格,具体说《白鹿原》的写作风格在我看来就是非常的大气,以白鹿原50多年的变迁为内容,说它为史诗为画卷也毫不为过。作品中自始至终都透着一股强大的让人血脉喷张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和以往我们读到的革命文学里主人公的精神力量很不一样,像类似《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面的保尔和《红岩》里面的江姐那种NB人物,作为读者我曾经为他们热血沸腾,但是始终是一种仰视的感觉,他们高高在上,我在躲在角落里面崇敬。而《白鹿原》里面的人物都是白鹿原上一个个普通的农民,而就算白嘉轩也不过是个农村的族长罢了。而恰恰是一个普通人的与各种天灾人祸的复杂环境抗争,与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代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感觉与我们距离更近,也更加真实,也更令我受触动。
作品中人生的变化无常、大起大落也让我感慨万千。尤其是白嘉轩长子白孝文的经历,由在族里呼风唤雨的族长接班人,到被恶人鹿子霖陷害当众族规惩罚被父亲赶出家门,到自暴自弃与田小娥混在一起差点儿饿死;却又时来运转当上县保安团团长,娶了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衣锦还乡、重振家业。
作品中白孝文经历了风风雨雨后回到原上那段,孝文带着自己温柔贤惠的妻子,父亲重新认他了,乡亲们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和妻子骑着马出村口的时候白孝文心理感慨万千,牛逼烘烘的说了一句:谁不离开这原上就永远没出息!然后又对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感慨:人最背的时候是最难熬的,敖过了这段有可能就是一个新的辉煌的起点! 我听过陈忠实讲自己人生经历的现场报告,我知道白孝文的这种呐喊实际上就是陈忠实自己的一种感情宣泄,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强烈呐喊!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厚重、壮阔,就是说对文学完全没有深入理解的人,看完这部书也知道它是大作品。这真的是大作品…

而贾平凹呢?他的写作才华是勿庸置疑的。他的写作对象也基本上都是农民,但是往往都是写农民在改革开放这个时代背景下,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中,对于时代变迁的不知所措和无奈。用贾平凹自己的话说,他的作品中总是“一群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是蝇营狗苟的琐碎小事”。依旧是普通老百姓,贾作品中的人物不是在与环境抗争,而是在迷茫失望。他的作品虽然有许多消极的因素,但是是把很多问题暴露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有许多思考空间,结尾往往是那样的发人深省。
但是为什么贾平凹的作品受到更广泛的欢迎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贾平凹的语言更加活泼,关于他的阅读更加轻松明快,里面充斥着许多幽默的元素,还经常掺合一些荤段子,满足了很多读者本来也不是特别高的审美情趣,虽然他的作品内涵非常发人深省,但是阅读他的作品并不辛苦,这也是他的作品畅销不衰的缘故吧。既有了文学上的高度,又有了畅销的元素,贾平凹名利双收,他是典型的新时代的作家。
可能一个人保持颠峰状态也确实不容易,贾平凹一部部的接连出长篇,但是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总有一个大概的模式,陕南的生活场景,作品很浓的魔幻主义色彩,总有一个看似疯疯癫癫实际大智若愚的人物等等。一方面贾形成了他独有的写作风格和烙印,另一方面不免给人以批量生产作品的味道。虽然我依旧能在每部作品中都感受到他的才气,感受到他这样那样的一些新的东西,但是他似乎还是让自己的东西有点儿欠雕琢。因为你是贾平凹,你原本可以做的更好啊!

3.从对路遥的态度看陈贾的区别
从陈忠实和贾平凹对路遥的态度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路遥,曾经陕西文学的旗帜,《平凡的世界》固然感人,但是在下个人觉得才气方面不及陈、贾二人,也许跟他的创作时间有关,其无产阶级红色文学的气息过重。
陈忠实基本上和路遥属于一拨的作家,据陈忠实本人说原来他原来住在路遥家楼上,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看足球赛,是好朋友。但是文人之间嘛,肯定暗暗较劲儿,当时《平凡的世界》发表以后,好评如潮,陈忠实回家乡探亲,老乡问他:你看人家路遥的文章写的多好,你也整天写呢,咋就写不出好东西呢?结果陈大受刺激,转而奋发图强!《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紧接着就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路遥《白鹿原》可能不会那么精彩。
而对于贾平凹来,在听到路遥去世的消息之后,说我台球照打,酒照喝,歌照唱。NB!意思是我从来就没把你路遥放在眼里,你咋样关我毛事?有点文人相轻的感觉。意思是你丫整天肯干馍、喝凉水,你写了个啥么?你媳妇儿还跟你离婚了,你现在还得病挂了,你凯子呗。你看我打台球、喝酒、K歌,我还得“飞马”“费米娜”呢,咱俩不是一个档次的!
从两个人对路遥的态度,陈贾二人的区别可见一斑吧。

我个人的偏好
对于陈忠实和贾平凹,我都很喜欢,真的都很喜欢。陈忠实是厚积薄发,贾平凹是才华横溢。我个人更加偏向于陈忠实的风格。(从以上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已经能够看出来了,呵呵。)我喜欢陈忠实作品里的力量,而不愿面对贾平凹作品中的无奈。并不是说贾的作品不好,文学高度不够,前几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读起来就是轻松明快的,但是却将发人深省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可以说贾平凹的作品更加前卫、现代、符合世界文学的潮流。仅仅是我个人更加喜欢陈忠实的风格罢了。
也许是在西工大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操,真TM长)现场听的一场陈忠实的报告对我的触动太大了,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到西工大以来听到的最为精彩一场人文方面的讲座。陈忠实操着一口陕西话,很朴实很真诚的谈文学,谈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没有任何的矫情,没有任何的做作,讲他自己如何从一个深爱文学的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向中国文学之颠的位置,讲他发自内心的对于文学的一种狂热,似乎只要有文学在他的人生就是最快乐的,最幸运的,最幸福的,坐在台下的我当时就为这种人格魅力所震撼,也直接导致我再次读一遍《白鹿原》的原著。
这种先入为主的良好感觉,使我再次阅读《白鹿原》的时候又深深的迷恋上了这部作品,太伟大的作品了:前后50多年的时间跨度,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纷繁复杂的矛盾,强大的精神力量,浓厚的魔幻主义色彩,我认为文革以来中国的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无法与之匹敌!陈忠实心安理得的要用它来做自己棺材里的枕头,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枕头…
                     
                   转载:http://www.xazz.cn/ReadNews.asp?NewsID=430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22 07:32 , Processed in 0.1026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