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情侣神话”拆解之拆解

 关闭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0

好友

62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5619 枚
好评度
-4 点
声望
865 点
注册时间
2006-8-29
帖子
199
积分
628
UID
2597

特殊贡献奖 论坛元老 宣传大使奖 亥猪 终身成就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20 01:4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白军芳  西安工大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自由情侣的神话》是李美皆发表于《文学自由谈》上的一篇文章,其气势咄咄、言之凿凿,似乎一下子揭开了波伏瓦千疮百孔的、伤痕累累的爱情心灵内幕,似乎一定要把这位现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苦心经营的“情侣神话”一下子打得粉碎而后快!似乎这样仍不解气,还坚决果断地说什么“女权主义者更是见不得一个委屈的波伏瓦,女人们太想从她的成功中得到一个窥斑见豹的证明,并获得某种寄托和安慰”,“女权主义者需要典范,因此,她们塑造了波伏瓦”。在指桑骂槐中,李完成了对女权主义为铸造“波伏瓦神话”而放弃掉自己的清醒、准则,变得麻木混沌的嘲弄。
  总体归纳起来,作者拆解波伏瓦——萨特情侣神话的两个论据是:一、他们的契约是不平等的。萨特要求的,波伏瓦被迫的;萨特把波伏瓦作为“老巢”,倦了才归,波伏瓦甘做老巢(婚姻享用上的不平等);男女对于感情的投入不一样,波伏瓦在契约中更受委屈(女的爱比男的爱更专一持久,爱情的排他性要求波伏瓦用更多的理性来消弭委屈);表面上契约给了波伏瓦自由,但不是她主体上的需要,是契约的需要。二、爱情生活上是不平等的。萨特玩弄女性,波伏瓦为他拉皮条,波伏瓦是萨特的管家,目的是控制萨特,保持住契约;在男女爱情不平等的契约中,爱情平等就是神话,包括波伏瓦的爱情。
  我不想在这些问题上纠缠。我只是认同这样的一种经验:当鱼说自己很幸福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权说鱼不幸福!因为鱼最有表达自己话语的权力。也就是说,当波伏瓦没有撰文说自己在“爱情契约”中痛苦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断言她是痛苦的,而李美皆的文章最明显的缺憾就是忽视了这一经验常识。
  “波伏瓦更是自己努力面对萨特这一现实(不满足一夫一妻制而建立的契约婚姻形式)”,“所以这个平等条约实际上等于萨特的单方面声明,或者说霸王条款,波伏瓦只是被迫同意而已”,“要想不失去萨特,她就必须这么做,别无选择”。从这些话中,可以窥出,在李美皆看来:因为萨特“不愿一夫一妻制”所以,波伏瓦就“别无选择”。于是,很明显,在李美皆的心目中,一夫一妻制是保障夫妻关系平等的最基本条约,否则“霸王条款”,就是女方的“被迫同意”。我不知道她得出了波伏瓦被迫同意的根据来自何方,但如果以此类推,无疑会得出波伏瓦非常爱慕萨特并欲以传统的一夫一妻制来满足自己对婚姻的设想,但却不能实现,最终一辈子都在“被迫”中、“别无选择”中度过了自己悲剧的一生的结论。实际上,稍稍看看他们的传记,在1939年秋天,为了避免两个人的分离,萨特提出与波伏瓦结婚的建议,“可以说,我无时不处在被他的建议说服中。……结婚意味着成倍增加了一个人的家庭责任,而且,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人的日常琐碎工作。我们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任何调整,都将会严重地影响我们之间的现存关系”。“加入已婚男人的行列,意味着一种更大的放弃,而不是获得,我知道他是不会对我怀恨在心的,但我深知,这刺伤了他的心……我甚至没仔细考虑就不费气力的作出了决定,没有犹豫,也没有去权衡利弊”。(《西蒙娜·波伏瓦回忆录》第二卷85页西蒙娜·波伏瓦著,陈际阳等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其实,我不想来举这个例子来反驳,因为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婚姻模式根本不是他们厮守的出发点,而只是李美皆自家头脑的产物,在这一问题上纠缠,实际上是买椟还珠!
  李美皆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论证“波伏瓦作老巢”,“波伏瓦的艳遇是因为爱萨特而不得的结果”,“波伏瓦作萨特的管家,是想保住萨特”等论点。因为没有波伏瓦的个人话语的佐证,因此这些论据显得不堪一击。结果,李美皆思想的缺憾就在这一文中暴露无遗了。
  比如:她一方面借助自己头脑中对“完美情侣”模式的概念来揣测波伏瓦——萨特的爱情境遇,另一方面又借助自己女权思想来论述“男性和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投入爱情的程度,以及对于爱情的期望是有差异的”,她认为“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上具有先天的差异的,女性的爱欲往往比男性更强烈,女性对于爱情往往比男性更加执著和忘我、投入和专一”。对于这一点,我确实不知道她是如何得出的(当然行文中也未注出处)但就心理学方面来讲,对待爱情,女性多缠绵久长阴柔,男性则热烈冲动阳刚,不同的爱情表达有不同的美感,我们不能据此说谁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更大,如果这一点还没有考据清楚的话,切不可早早就下“波伏瓦比萨特(对爱情)要付出更多努力”的结论。
  果然,李美皆接下来论述波伏瓦如何甘心做“萨特的管家”来控制萨特的事情,还铮铮宣言说这样的做法是想把“他的艳遇在她的掌握甚至控制之中”。于是,不难理解,在李美皆看来:控制男人是女人拥有男人的惟一方法。波伏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萨特。——难道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就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强权?没有吸引与被吸引的爱慕?
  不仅如此,她还借用另一个“常识”来论证波伏瓦的“不快乐”。“男性要爱才快乐,女人要被爱才快乐”,言下之意:因为波伏瓦没有“被”萨特爱,所以波伏瓦作为独立女性,只能享受在****关系中“屈抑的快乐”——难道男人被爱就不是快乐吗?女人爱着别人就不是快乐吗?对这种常识性经验的漠视,使该文在这方面的论据简直就不堪一问。但作者却依此又得出“女性”在萨特——波伏瓦的不平等条约中丧失的快乐要比男性多,这是有失公允的!
  还有,李美皆将张爱玲的话“有几个女人是因为灵魂的美而被爱的”,引申为“男人可以用智慧吸引女人,女人却很难用智慧吸引男人”(所以,萨特在与异性肉体关系的几率上比波伏瓦高)“波伏瓦如果再走下去(与更多男人发生性关系的事)会是什么呢?具有恋母情结的男子的畸恋”!言下之意:没有女人能因为智慧而被男人爱的,连波伏瓦也不例外。当她不再年轻,她与青年男子的恋情只是对那个男子“恋母情结”的明证罢了。“波伏瓦赢了(指在拥有萨特这件事情上)可又有什么好自豪的呢?”李美皆大抵看惯了“红颜伴皓首”的恋爱模式,对“青年配老太”的模式很是腹诽,所以波伏瓦作为女性在生命过程中享受性爱的时间、几率总体上就比萨特短,她的性伴侣就比萨特少,她也就在契约中不能享受平等权了。——似乎在李美皆看来:一个人拥有更长时间与异性有肉体关系就更有生命价值,于是,萨特因为占有女人多而沾光,波伏瓦因占有男人少而委屈。
  于是,在理论上的推理走投无路的时候,李美皆开始诅咒优秀的男人——“宁愿不要优秀的男人也绝不要为男人的优秀所苦……不过,成为一个平庸男人的最爱,又有什么好自豪的呢?”言下之意:有优秀的男人做丈夫给自己带来痛苦(仅是他生命中异性的几分之一),不能让人(女人)自豪,平庸的男人因其平庸更不能让女人自豪。——凭什么男人(丈夫)要成为女人(妻子)的自豪?配偶是女人自豪的砝码吗?波伏瓦这样看吗?凭什么用这个论据来证明波伏瓦的“屈抑”……这样的思想不仅暴露出她脆弱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反映了她对****关系的和谐的绝望感
受。而一个对****和谐绝望的人,我们怎么能指望她为****的关系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呢?
  果然“****在情感方面的差异甚至和观念无关,它是一种情感本能,或者直接说是人性,是宿命,是上帝的暗示,所以是无法以客观外在的男女平等来解决的”,“就连女权主义的领袖波伏瓦,都没有获得情感上的平等,更不用说其他人了”,“波伏瓦之所以没有获得情感上的平等,是因为她作为女性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并没有为萨特所尊重”,“波伏瓦其实是委屈的,那不是她一个人的委屈,而是所有女人的委屈”。——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误解了这些话的意思:****在感情上是无法平等的,波伏瓦也没有享受到情感上的平等,因为她是女性,而女性在感情上的投入要比男性要持久(前面的观点),所以所有的女人在感情上都是受委屈的(因为人是不能改变这一情感宿命的)——那么,试问:所有女人都在忍受的情感委屈,而你为什么以这样的“委屈”作为拆解萨特——波伏瓦的爱情神话的论据呢?实际上,她是在拆解世间所有的爱情神话!因为一旦陷入到男女性别关系上,就会陷人情感结构不对等的陷阱中,就会有不平等的爱情体验,就有女性的委曲求全……那么,不知道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的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从何而来,也不明白在以后的人类发展中能否出现“女人不受委屈”的爱情。很显然,李美皆不仅拆解的是波伏瓦的爱情神话,实际上拆解的是人类的所有的爱情神话,过去的,和,将来的……
  且慢!请问:对于一个完全不可能存在的****美满关系,还有什么谈论的必要?难道不是纯粹的浪费笔墨,耗时费力,无病呻吟?
  这不由使我想起另一个在文学批评中的原则:重量级人物的心理只有明白人才能相对正确地解读和诠释。让一个满脑子传统婚姻价值观念的人来解读萨特——波伏瓦的现代爱情独特内涵,我们怎能指望她的话语公允、持平、准确呢?
  当然,正如这世间其他事物一样,爱情间的****关系并非是概念上的绝对平等。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包括萨特和波伏瓦的关系,也许波伏瓦在这场契约中“受了委屈”,但这并不是萨特的错,而是长期男权文化造成的。他们相识的时间是1929年,当时的中国女性还被关在卧房里繁衍后代,法国的情况可能要好一些,但是要与当下的生活相比肯定是要保守落后多了,一对年轻人要独创一种生活方式,总有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拥有文化优势的一方自然会主动些,劣势的可能会犹豫。从这一方面看,他们在文化的影响上都是不平等的,女性要遭受更大的挑战。但是,平等,包括****平等,是不是他们爱情追求的理想呢?其实,只要认真阅读他们的作品和传记,就会发现:他们最看重的是:自由!——思想的自由,行为的自由,爱和性的自由。“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一个人对他的存在的选择”——萨特如是说。“他(萨特)的一生都在为自由而斗争”。主人公一味的追求自由来作为生命的目的,而李美皆一直在拿平等来说事,难怪她“失之毫厘(何止毫厘)谬以千里”呢。
  再来看波伏瓦的“委屈”。她的委曲绝对不是萨特给的,“他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爱情,波伏瓦成了萨特思想的一部分,萨特说过:波伏瓦有着男人的智慧和女人的敏感,她是惟一一个能与萨特进行高层次对话的人”,是的,波伏瓦不是作为“凌霄花”“攀缘”萨特的伟大,而是萨特的对话伙伴。这是一个现代的****概念。首先要有女性的独立精神才能有与另一个独立实体对话的资格,要有独立精神实际上就是女性首先要承担经济独立、思想自由的责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就要有相应地付出努力、经受磨难、自赎其过的心理承受过程,完全不是躲在男人的羽翼下,偶尔伸出头来呐喊“自由平等”的小女子的作为。其实,我的观点很明白:现代的女性因躲在别人的呵护中丧失了“成长”“独立”的机会,这才是大男子主义盛行,小女子受气的软肋。
  再强调一点,如果波伏瓦真的在与萨特的感情中受了委屈的话,那也是正常的,是她作为独立个体必须忍耐的“流岚”和“风霜”。“他(萨特)的思想离不开波伏瓦,在和他交往的女性中,波伏瓦也是惟一一位能理解萨特的人”。她完全不想躲到那一张婚姻的保护后面作“安全的”“太太”,而是站在风雨中,让自己成长,以“伙伴”“对话对象”的形式与萨特厮守,让磨难成为自己独立的明证。协约不是“安全的”,但它是“自由的”,男女双方的自由。——当自由真正摆到女性面前的时候,躲在旧文化羽翼下的小女子不要被其携带的磨难吓倒才是,更不要以此来对爱情作神话般的拆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21 04:37 , Processed in 0.1545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