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的多**调儿(转)

 关闭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0

好友

971

积分

荣誉会员

独自等待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7231 枚
好评度
-6 点
声望
1302 点
注册时间
2006-5-17
帖子
296
积分
971
UID
142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卯兔 美图大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5 21:08: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是怎样的城市?有人说前卫、有人讲时尚。真正融于上海生活的人会发现,它很难被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样?若用颜色描绘,那十足是一个“多色”的城市,但是这些颜色彼此之间却有着极其明显的分界,决不混淆。<br /><br />上海之前,人们对于上海的好奇,最直接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上海滩》。周润发、吕良伟将上海冒险者的气度演绎得惟妙惟肖,赵雅芝则将女人的美丽、典雅、坚忍不拔演绎的入木三分。于是人们对上海有了非常好的印象——这里是冒险者的天堂,机会多多,可能让人一夜成名、抱得美人归。当电视剧播放完二十几年之后,原以为人们对上海的印象会稍加改变,然而沧海桑田,事实情况和想象中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前期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20世纪末,上海搭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经济建设巨大投入与政策的相对灵活性,使得白颜色、黑颜色、蓝眼珠、小个子等各国人士纷纷拥挤到这个“天堂”淘金。上海的经济地位发展得非常迅速,仿佛在一夜间,老上海“不复存在”,“经济”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于是人们对上海的印象依旧没变。闯荡大上海,依旧是许多人的梦想。<br /><br />上海经济的发达,最先使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高楼大厦层出不穷。而这里的高楼又与北京的不同,在设计上更加前卫,带有国外的风格,而几乎每个楼都安装一个能够吸引人的特别技术,像夜晶屏幕、彩灯、射灯等等。总而言之是让这些楼宇在黑夜的时候不被黑色所笼罩,充分发挥一切可能让广告占据人们的眼球。上海的高楼与北京相较最大的不同在楼宇之间的距离。特别在浦西这个老上海地区,习惯在北方生活的人初来此地会明显感觉到拥挤,楼宇之间的距离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在楼与楼之间千万别仰望,容易造成眩晕的感觉。这样的情形其实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上海的土地面积相对不大,人们又一直以谨慎、节约的态度再生活。从上个世纪留存的房屋来看,上海的民居被称为“鸽子笼”的确是相当合适。所以现在的情形完全可以理解,从另一方面说,上海的确是寸土寸金。<br /><br />上海的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有人说,上海自我感觉良好。有人讲,上海人排外。其实是竞争使得上海人的心理很复杂。<br /><br />先从感觉良好说起。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那他的人民势必充满自信,相反则一定的“垂头丧气”。国家是这样,城市也同样有这样的特点。上海的经济发展,引来无数人“淘金”,作为本地人来说,拥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必然有着天然的自豪感。这自豪感更源于当地人与当地绵长的历史文化相互依存、交融的时间。比如北京来说,北京人的丰富的历史使得当地人同样存在自豪感。但是深圳那里就会弱一些,深圳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移民”城市的逐步建立,历史短、没有哪方的文化能够在这里“独霸”,所以建立城市文化成了当地的任务,深圳也就看起来更宽容。<br /><br />再说排外。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士农工商,商在末尾。进入近代以后,经济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主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使得人们在心态上彻底扭转了对于商人的看法。从“二倒”贩子的称呼变为倒爷,倒爷变为老板,再到老板尊称为老总就是变化的写照。上海同样,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复杂变化,竞争意识在这里非常的强烈。有本事没?成了这里衡量是否对人尊重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果说上海排外,那“外商”不会云集那里。上海也就不能成为人们向往的“冒险者”天堂。说上海排外其实是另一个含义就是面对激烈的竞争,本地人的优势逐渐的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罢了。<br /><br />上海的白天是繁忙,特别是在地铁上面会感觉繁忙使得上海人的惜时如命。在几个特殊的站里地铁两边都加上玻璃门,每个一个车门会站一个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人浮于事”,当地铁列车开过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人们会拚命的向上拥挤,而这些工作人员则会在你身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嘴里边喊着:“快上”,把人们推进车里。一旦有上不去的,你别着急,只要向工作人员略施“着急”或者“可怜状”,他必定会“奋不顾身”,帮你迅速选择一个车门,将你和行李安全的“推”进去。<br /><br />这样的地铁上,小偷很少,因为实在是腾不出手。<br /><br />夜上海是上海的又一大特色。从颜色的角度来说,上海的夜色带有着一种粉色的特质。那就是一种暖洋洋又略显慵懒而又伴随着诱惑感的特质。<br /><br />周旋的歌曲《夜上海》是对上海夜生活的最佳描述。“夜上海、夜上海、这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歌声隆,歌舞升平。”现在的夜上海是真正的歌舞升平。走在衡山路上,一路的各种酒吧使得人眼花缭乱,各个橱窗透出来的光则充满了诱惑。禁止拉客入内是这里的规矩,但是还是有违规的,将你拉入酒吧,从美酒里享受人生。这里与北京的三里屯不同,<br /><br />三里屯更带有北京本地的豪气。这里则很难看出上海的特质,更加国际化。老外在这里司空见惯,喝酒的时候你几乎找不到国产。新天地是上海又一大特色。这里与衡山路不同。这里的酒吧更加的高雅,文化气息非常浓烈。一方面你会惊讶的发现,这里有古老上海石库门,似乎在讲述老上海的故事,而另一面觥酬交错中,你又确实的感到历史与现实的反差。除了品酒,这里你能看到陈逸飞的作品,还有各国特色的纪念品。新天地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贵”,华灯的背后代表着经济实力。<br /><br />除了酒吧,吃饭当然是上海夜生活必不可少的方面。上海的饭店数量多、层次全。与北京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北京,人们更看好盘子里面的“内容”,好吃、实惠是基本的要求。上海则不同,同等层次的饭店就价格来说比北京的要贵,而盘子的形式却非常好看,百种花边、千种花纹。就盘子里的“内容”看,精致但绝对的量少。北方人初到上海,必定有花钱多却吃不饱的感觉。如果说北京餐饮透着豪爽、这里的就是绝对的细腻。<br />现实的上海还存留着许多老上海的特点。从建筑上来说,过去的殖民建筑基本都被保留,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对文物进行破坏,是上海的真实特色,就这一点来说会让北京充满“惭愧”。走在上海的林荫道上,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各色的小楼,门前都会挂着文物保护单位。据说许多当年曾经在上海淘金的“老外”后人,在改革开放后不少回来的,先就是买下了祖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br /><br />上海还有什么特点?就是人们的精打细算。这个特质恐怕会相当长久的存在下去。上海人的精打细算从超市就能看出来。这里的超市消费层次很不一样,比如农工商就相对的属于工薪阶层,百姓一级。而其他的如家乐福就会感觉层次略高。而在超市为了一瓶特价的花生酱而排起长长的队伍也司空见惯。在上海推广一种新产品很难,商家很清晰的会感觉到,这里的人们实在是很难凭借广告轰炸取得效果,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随风潜入夜”的渗透。<br />老上海最值得表扬的地方就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和谐度是其他城市比不了的。从购物、逛街一项就能看出来.上海不论多大年纪的夫妻,逛街的时候一定是互相依靠,男人一手牵着夫人,一手拿着沉甸甸的东西,甚至里面是女性用品.就这样牵着一直到家.你决不会看到有男人在商店外面抽烟的现象.<br /><br />说说黄浦江。由于《上海滩》的巨大影响,“外滩”成了初到上海的人们必要去的地方。从黄浦江外滩这几个字来看,有“江”有“滩”,想象一下一定是脚下踩着松软的黄沙,一条大江在眼前滚滚流淌。而真正到了这里,可能会有一点失望,就是大江存在,却没有黄沙。上海的外滩更像是在一个堤坝上面看江水,气势不够宏大。<br />外滩之所有有名,也在于两面的建筑。西面基本都是老上海的建筑,稳重而庄严。搁江相望就是豪华的浦东。东方明珠、金贸大厦的现代化高楼拔地。在夜色降临的时候,外滩会被灯光、特效映照得绚烂夺目。唱一曲“浪奔、浪流••••••”再谈个恋爱什么的,实在是合适不过。<br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9 01:12 , Processed in 0.1004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