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陕西——民俗文化

 关闭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5

好友

2652

积分

荣誉会员

萬年路之煙火小資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04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136 点
注册时间
2007-5-8
帖子
2012
积分
2652
UID
9987

终身成就奖 特殊贡献奖 论坛元老 帖子大王 双子座 辰龙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5 17:3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秦腔

  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皮影戏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凤翔木板年画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仿秦兵马俑

  随着秦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其造型逼真,品种适宜于艺术馆、博物馆等陈列,也可供家庭陈设、装饰、馈赠亲友。满足了中外游人的购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陕西,遍迹世界。

  仿秦铜车马

  秦铜车马是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挖掘出土的两件大型彩绘铜车马,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仿秦铜车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乱真,既满足了中外游人的购物需求,又充实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宝库。

  

  唐三彩陶

  是在汉代单色釉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品种,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在用黄,绿,青等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色彩鲜丽,光泽柔和,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俑,实属三彩之冠.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关中十大怪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冰冰(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益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说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没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人们常说“油泼辣子冰冰面吃着燎(好)乍咧!”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而牛羊肉泡馍要数回民食品了。

  关中人吃饭讲究实惠,肉是大块的肉,馍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馍,碗是能盛6两8两的大老碗。刚端上来的羊肉泡馍很烫,呼呼地直冒热气,吃时用筷子从贴碗的四周往嘴边拨,边拨边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馍、熬汤、掰馍和煮馍。肉要煮得又酥又烂。馍要烙得又硬又黄,还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烂。汤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馍要掰得越碎越匀越好,然后将馍、肉、粉丝、葱、盐、味精等调料加入,在炒瓢内旺火爆煮。

  由于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馍为煮馍和小炒。加汤的多少不同,分为干泡(汤少)和水围城(汤多),吃得自有分寸。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泡馍馆,便选用一种耀州(耀县)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关中农村,这里的形,和你在电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样的。

  原来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真可谓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关中剪纸

  剪纸历史悠久,在陕西农村极为普及,尤其在陕北,关中地区最为盛行,我们常见的民间剪纸,是单色的窗花,喜花,用于节日装饰环境或婚丧生辰等活动。它象征着吉祥,喻意着幸福安康,这匹马就是剪纸镂空和透雕美的体现。

  



  关中剪纸精细秀劲,注重装饰美,结构严谨,风格典雅,有单色、套色也有多色拼贴等多种艺术形式。

  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是出自陕西旬邑县一位普通的老人库淑兰之手,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是"剪花娘"她大胆地使用色彩,并将自己的感情溶入色彩之中。她手中的马,色彩明快、亮丽,透射着老人质朴、本真的艺术灵光,每匹马似乎都寄寓了一种美好的感情。无论是赞美生活,还是赞美大自然,我们都折服于这些神秘组合的色彩所带给我们的温馨和美感。相对于传统文人的高雅、淡泊,民间艺术的五彩缤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雅俗并行而不悖,构成了传统文化特殊的张力和魅力。


已有 1 人评分声望 收起 理由
lalala19 + 10 精品文章

总评分: 声望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 ┌__回憶].洅媄yě 祗諟曾經 .!
  .。ζ、故 事 注 定 悲 劇  .。ζ、何 苦 給 我 羙 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20 15:22 , Processed in 0.10529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