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望
- 1136 点
- 西工币
- 3504 枚
- 贡献值
- 24 点
- 好评度
- 0 点
- 最后登录
- 2011-10-2
- 注册时间
- 2007-5-8
- 帖子
- 2012
- 精华
- 0
- 积分
- 2652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9987
 
该用户从未签到 - 西工币
- 3504 枚
- 好评度
- 0 点
- 声望
- 1136 点
- 注册时间
- 2007-5-8
- 帖子
- 2012
- 积分
- 2652
- UID
- 9987
|
当85艺术运动过去20多年,中国当代艺术经过稳健的理性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独有的样式正在形成。
85思潮和当下中国艺术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中国艺术家掌握了更为成熟的个人语言,而不再是突发性的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补课式复制,它是在对西方艺术有了更为全面认识之后,加以肯定并有所筛选的结果。其价值在于,受限与狭窄的思维在个体权利改良和信息共享后猛然苏醒,积极参与、支配、改造现实社会的主题越来越频繁;艺术风格的原创性被提升到一个以往未曾有过的高度,艺术形式完全与国际社会并轨,但是形式中央自我认知的态度与作品技术质量不断被放大、强调;西方文明与东方文粹的价值冲突已是并非不能调和的矛盾。在理性吸收、消化西方文化的前提下,一部分艺术家在个人与社会的困局中思索,挣脱出来,平稳过渡至独验和通感并存的、凸现肯定、传承原有中国文化意义的道路上来。拿来不是包袱,传承更不是累赘。这一方面反映现实-----中国社会在复杂景观下,处于大一统体制中社会基层细胞的自我完善,个人与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科技的关系由紧张走向有所密切轻松,策略的施加影响取代简单的粗暴对抗;另一方面是艺术家面对周遭现实提出消解社会矛盾的方案,各种社会顽结冲突碰撞迸发的突围结果。基于这样的特殊社会背景,艺术家们的实验,成为一个普通国家公民生存体验的思想记录。不但意味着对过往文化断层的补续,也折射出国家经济复兴进程中渐扬的民族自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自主的生命意志,在经济形态转变、政治结构改善、舆论信息递进宽松开放等多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赋予一个新兴经济体的积极效用。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增长,也带来文化复兴与繁荣.
视觉艺术终究是要被观望的,观望不仅观望当前的意义,更需要观望艺术背后、过去与未来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样式的可持续延伸性及具有适合本土文明发展的造血功能在这些艺术家作品里清晰可见。在看见里沉醉于形式的力量,穿透所有外部游戏附加的社会意义表皮,或者通过所谓当下发生的社会价值强化心理层面由形式引发的奇妙感动,这是艺术的持久意义。当前中国,具备这种特性的艺术家显得弥足珍贵。由于艺术形式本身具备相对应的社会功能、教化职能,重新审视被西方价值占据主流审美主导权的艺术趣味,提供与西方审美经验迥然不同的新的东方艺境和人文精神,是受限于民族身份中国艺术家们思考越来越多地问题。
长时间以来,西方社会有一个自我假定的认识偏差,经济发达国家旧有的以己文化中心论的传统,把经济处于弱势的国家地区文化作为补充西方美术史发展的边缘性艺术,或由政治理念分歧而产生的简单化政治辨认符号----丑化的东方专制主义面孔,作为基础平台,进行文化演变方面的臆想式单向选择,长久相互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以及对中国艺术史的传统脉络、新近动向缺乏系统缜密的研究,导致了,能和西方面对面交流的中国当代艺术只有具备西方的审美特征时,才被视为可以接受的模式。令人遗憾的是,某一时期,这样的选择曾经误导一部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投其所好式的展览一度在西方艺术操作者来华期间竞相登台,反过来,如此的投机模式同样误导了外部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知。
艺术作为社会的精神面貌,形态是多样的,生成基础不仅基于现象性写实,也是非表象性精神抽象表现。单独将一种现象从众多现象中剥离,视为一个复杂社会的单一面孔,显然是一种认识上的缺失。
在这个展览中,这些中国艺术家,运用他们自由的思想、个体的试验向参与者、旁观者勾画更人道主义的物质精神价值,来解读今日中国这一充满活力的国度。他们的艺术中,无论是困惑、对抗、反思、探索,打造正面真实的思维触动,把视觉与生存体验通过创造放在这一时刻的生活之中,为未来良性秩序注入生机,成为一种特征,更表明一种态度-一种试图重新处理一个多元的、负责任的、社会文明价值体系的愿望和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