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 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 |
京剧 | 有近200年历史,流行全国,是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剧种,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京剧有优美、独特的唱腔和舞蹈并融入了中国武术的技巧,演唱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还有令人惊叹的脸谱和辉煌艳丽的服装头饰,不愧为中华国宝。 |
豫剧 | 豫剧在陕西流传也很广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
皮影戏 | 皮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
杂技 | 亨誉世界的中国杂技艺术一直为各国朋友所喜爱。 |
歌舞剧 | 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大型古典宫廷乐舞《仿唐乐舞》和《唐.长安乐舞》展现了唐代舞蹈辉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编舞和配乐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和专家学者的赞誉,已连演上万场,长盛不衰,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话剧 | 话剧传入中国已有70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吸取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崭新的面貌和旺盛的生机赢得了广大观众。 |
电影艺术 | 西安的电影艺术发展很快,其创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文学艺术 | 陕西的文学艺术创作在全国有着明显的代表性。柳青的《创作史》,路遥的《人生》等均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改革开放后,陕西文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涌现出贾平凹、陈忠实、京夫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震动了文坛,被称为“陕军东征”和“西北风”。 |
国画艺术 | —长安画派 尊基人为中国现代画坛一代宗师赵望云、石鲁先生。长安画派的创作以中国西部的人文风情为主要题材,艺术表现上追求生动、新鲜、活泼,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画坛上一支雄大的力量。 |
眉户 |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
陕北剪纸 | 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近年来,陕北剪纸艺人多次出访外国献艺,引起轰动。 |
陕西农民画 |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
凤翔彩绘泥塑 |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
面花 |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