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关闭 [复制链接]

331

主题

5

好友

3333

积分

荣誉会员

退休工人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5047 枚
好评度
57 点
声望
2166 点
注册时间
2006-6-4
帖子
2151
积分
3333
UID
343

终身成就奖 特殊贡献奖 论坛元老 鹊桥仙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5 18:26: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灵 杰

这篇文章是看了姚国华教授的《追寻缺失的大学精神 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之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呢?姚国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写道“真正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讲坛,不在那些嚣张的东西,就在每个灵魂的生命里,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就是超越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一种学术氛围,一步一步蔓延,把越来越多的人包裹在其中,真正的大学就形成了,很快就会变成了一场文化运动,就会有一批真正有智慧的精英起来,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现实中又有这样真正的大学吗?“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崛起,现实中没有真正的大学,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在自己行动中,营造健全的大学生活。”是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谁能够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大学是是同样,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也必须随波逐流,我想如果问他们是否也想抛弃世俗之物而专心与自己喜爱的专业为伴的话,他们应该都会说“想”,可是他们要生活不得不为自己的生活、生计而着想、奔波。

在我国不单是大学,从幼儿的学前班以至到大学甚至是社会中的各种机构,又有如一个不是向“钱”看,幼儿园、学前班都分名校又何况是大学呢?说大学没有真正的大学精神,可是大学又曾几时有过真正的大学精神呢?大学没有真正的大学精神那也只能说这是一级级一点点影响到的,是遗传下来的,从古至今,不管是古代的学堂,还是现代的学校又有哪一个不是靠钱维护的,又有哪个时候,学堂、学校不是有钱人出入的地方呢?古时学堂是靠那些富豪绅士来资助维持的,是那些名门望族子弟的地方,又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出入自由,他们如果好心或心情好就会让穷孩子来听听课,可是他们说不让听就不让听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现代的学校并不是一个富豪绅士所能资助得起的地方,时代不同投入的自然也就不同,古时学堂只需简单的桌椅及相当的用具便可了,可现在却要有富丽堂皇的门面,有了门面还要有能配得起这门面的相关设施,设施有了还要考虑学生的适合度,唯有这样才能够留住学生,才能够支撑着这个学校的生存,至于老师讲课的好与坏那就要看他们有多少的头衔,我们现在只是看到表面的风光,更多的只是崇拜那些名利罢了。就是因为学校这些无情的门窗而把多少拥有学子之梦的人给阻挡在外,在里面的想着外面,而在外面的想进去却无奈被一扇门、一扇窗、一堵墙挡在了外面。

“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只有想象才能发展知识。推而广之,想象包含着人的创造力、激情、生命冲动、革命精神、主观能动性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这些恰恰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东西。”是想象是无限的,不能说现在的年轻人是想象力最丰富的,只不过他们的想象更多的花在了网络、炫幻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满足感,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就只有从虚拟的世界中来得到安慰。

姚国华教授的文章中说学校为了评估而加班加点地填写各种表格,老师去搞那些为了自己利益而毫无用处的研究及论文,其实我却认为他们做这些也并不是他们个人的错或是个人所想的,只是因为那些教育机构、国家机关要用这些来评估学校的优劣,而他们却不得不这么罢了。学校要生存就要根据上面的意思来搞那些评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从上面机构中得到相应的款额才能够更好地维持生计,有的为此开始拆东墙西墙的做法(如某校为了盖图书室而卖了自己的老校区)。

至于老师们做各种无谓的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学校和国家所提倡的,国家都拿GDP的增长来评比,更何况是老师或学校呢?老师本是为人师表的,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是学生的指明灯的,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道德沦丧,成了“人面兽心”这些老师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那些无辜的老师们为了重立自己的尊严,为了老师群体的威信必须要做出一些成绩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从那锅坏粥中得到优势;他们同时看着那些有名望的老师心里也就自然会不平衡,同是老师为何自己的收入就比他们低,这也是驱使他们做那些无谓的研究的原因;再则他们为了自己的职称而不得不这么做,评职称要看你的论文要看你的名望,老师的名声好了有名望了学校自然也就跟着沾光,就算不看学校,学生们也会冲着那位有名望的老师而来到这所学校,学生认准了你国家社会就自然会看到成绩而对此另眼相看,就能得到更多的经费,一切都是关联的,没有哪一个是独立运作的。

至于说学校的各种名址,哪个学校有名址自然会沾上先人们的光,咱们国家并不比国外那些名校,让学校住进先人的居所让他们也去体会感受一下氛围,让他们在先人、先物的陪伴下而学习,而我们国家则是要把它们加倍地保护起来,只可参观却不能住,甚至是以此来招揽游客得到自己的经费,而且还要不定时的花更多的钱去维修它们,让它们面目一新,为了使周围的环境、设施与其般配又再次为周边架起高档次的建筑。

“中国大学培养的人才都是工具,都是螺丝钉,都是为某个东西服务的。大学培养的是人“材”,而不是“人”本身,不是有独立内心世界的人。”我们都希望学校是专门培养真正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那种言听计从的人)和专门搞研究的地方,可是这样行吗?那他们又如何生存呢?研究的经费又从何而来?而我国对待那些留学回国子弟更是有诸多的优待,为他们敞开一条通道,而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到国外去走一遭拿个文凭回来,可是那些留学回国的学生难道就真正地比国内的学生优秀吗?

别说大学是如此,就连小学生、儿童都知道谁有钱谁就是老大谁就是爷,电影是体现现时生活的一面,我们可以从冯巩的贺岁片《别拿自己当干部》当中表现得更清楚,更何况是在大学这段虚荣心最强的时候呢?如果不分彼此又怎么能够满足他们的虚荣之心,又如何能够让他们安份呢?在这个一切皆为“新”的时代学校又怎么能够逃脱得掉呢?“人说越老越值钱”,可是我们中国事事都想都要争第一,为了所谓的第一和追上时代的脚步而拆了古老的建筑、名筑而建高新之地,可是“山外有山”你有高大我有高质,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反而损失了更多更多,等到过一段时间再来个返古又再次重新花重金来建造古人的雕像和住址(如河南花千万来重塑刘备雕像),以仿古来建造东西,可是这又能怎样呢?就如近来“长城申请世界新七大奇迹”,难道这种事情真的需要他人来评估吗?我们自己都没有真正地用心地去对待这些先人们,又怎么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呢?等到别人尊重了我们反而去更加地尊重难道这还算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吗?就拿体育方面来说,国家花费那么多的钱来改造设备,而个人则荒废学业拿自己青春作赌注,只有金牌才有达到显示国家面子的效果,可是到最后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退出后没有办法糊口,只能卖金牌或做最低级的活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难道说他们没有过贡献?人要活、社会要进步“真正的大学精神”谈何容易,没有真正的大学又何来真正的精神呢?

在这个时代老师自然是越名的越好,至于校长“只有哲学家、思想家,只有具备最高智慧的人,才有资格做大学校长。我们今天的大学校长是些什么人?科学家,工程师,思想教育专家,经济学家。”而我却认为最好是多方面的人才了,会经营的更好了,只有会经营、有学问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学校,才能够让学校更好地发展起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自己开心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15 05:51 , Processed in 0.1363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