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5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电影金像奖帝后列传

 关闭 [复制链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31 00:57: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香港电影金像奖帝后列传
1979年,一份日后成为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的《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并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质素,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目前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这个电影奖和世界著名的奥斯卡一样取名为“金像奖”而不是通常的“金马奖”、“金鸡奖”、“金牛奖”,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创办者对这个活动的眼界和雄心,以后的发展道路也证明它确实有实力成为华语影坛自己的奥斯卡。1983年,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在电视台转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于当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从1989年的第8届开始,出现了电影人协会、导演协会、编剧协会等等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开始和**有了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虽然近年来,随着电影业颓势渐成,金像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个亚洲电影界关注的盛事,它曾经有过的盛极风光更是印证着香港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辉煌。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初只设立了五项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后又陆续增设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演员奖、终身成就奖、十大华语片奖和十大外语片奖等等。所有的奖项中,份量最重的当然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但是在公众心目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具有浓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也就是在报道中经常作为头条的“影帝”和“影后”大奖。金像奖举办二十四年来,**生影帝十四位,影后十六位,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时代华语影坛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准。
  
  银幕之下,这三十位影帝影后也都是我们极其熟悉的人物,作品繁多,经历曲折,有的还是横跨影坛、乐坛的超级巨星,演艺生涯中许多传奇故事都被观众们津津乐道。让我们将这群影界精英一一细数,从他们的浮沉轨迹中,略窥金像奖乃至香港影坛和演艺圈二十四年的发展历程,怀念曾经伴随我们整整一代人走过青春的香港电影吧!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顶!~0 扔鸡蛋~扔鸡蛋~0

9

主题

0

好友

93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1973 枚
好评度
0 点
声望
16 点
注册时间
2007-5-9
帖子
85
积分
93
UID
10016
2#
发表于 2007-5-31 01:03:52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让做沙发吗,
顶一个再说,也算长见识了!
如果这辈子自己也能当影帝,到还不如把这运气拿来买彩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3#
发表于 2007-5-31 01:05:02 |只看该作者
后面还有呢,可是发不出来,真TM的郁闷!

惠英红:第一届金像影后
  
  新晋猛片《情癫大圣》里,又见惠英红,扮演女主角的母亲傻萍,戏份不多,偶尔的几个特写,沧桑神态依旧。
  
  二十四年前的第一届金像影后、邵氏动作女星、一系列刘家良功夫片的女主角……这些名衔让人感觉惠英红是一位年代久远的奶奶级前辈女星,实际上她生于1960年,比林青霞还要小许多,获得第一届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时候,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如花玉女。然而林青霞演玉女一直演到四十岁,惠英红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进入九十年代已经大多出演成书女性,最近几年更是专门扮演母亲。
  她出身高贵,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文革时处境危急,带着妻妾子女逃到香港。富家子弟落难,比穷人更加不济,不得已先后将四个孩子卖到戏班谋生,排行第五的惠英红成了长女。那一年惠英红刚刚六岁,已经跟着妈妈在码头向美国大兵兜售口香糖,聪明乖巧的她颇受大兵喜欢,生意极佳,竟然就靠着这点活计一年年长大。
  
  十四岁,惠英红进入夜总会表演歌舞,身手敏捷伶俐,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大导演张彻看中,收为干女儿,成为邵氏签约艺员,月薪五百。她演的第一部戏是《射雕英雄传》,扮演苦命女子穆念慈,虽然算不上挑帘彩,也颇为引人注目。几年后,受著名动作导演刘家良提携,主演了许多动作片,成为名噪一时的“打女”。香港影圈里,有真功夫的男星不少,真功夫女星却凤毛麟角,惠英红靠着聪明,好学,能吃苦,竟然以从未学过武术的出身在动作片里站稳了脚跟。
  
  1981年,刘家良导演《长辈》,一个争夺遗产的动作喜剧,惠英红扮演的女主角年纪轻轻却辈份甚高,来自农村不适应城市生活,处境极其尴尬,更与刘家良父子闹出了不少误会,最后终于与父子俩共显身手,齐心协力打败了坏人。片尾惠英红盛装亮相,一口流利英文,效果极其惊艳,不知会不会为她竞争金像奖影后加上许多分数?1982年的金像奖是刚刚举办,更像是一次行内人的聚会,奖项不多,程序也简单,不过也胜在没有后来的诸多掣肘和定势,干净利落地把影后颁给了动作片,影帝颁给了喜剧片,直到现在,惠英红仍然是唯一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动作女星
  虽然当时的金像奖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是影后的头衔仍然让惠英红受益匪浅,一方面薪水暴涨,一方面片约不断。
  
  “那年头,女演员要出头,不拍拳头便要拍枕头。”
  
  惠英红拒绝了送上门来的“枕头”,坚守在“拳头”阵地,以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在男性占据绝对强势的圈子里独树一帜。几年之后渲染女性英姿的《霸王花》系列,更是让她和其它几位主角如胡慧中、李赛凤等风靡一时。直到进入九十年代,杨紫琼、杨丽菁等新一代“打女”崛起,创新的武术设计、多变的拍摄技巧和富有层次的演绎方式更受观众欢迎,惠英红渐渐地退出了影坛一线地位。
  
  无论是在全盛时期还是在低调的今天,惠英红演起戏来,除了飒爽英姿之外,总是有些沧桑落寞的意味,就算是再强势的女中豪杰,镜头前回眸的一刹,也都会流露出一丝楚楚可怜的风情。或许就是这一点点的幽怨和沧桑,使她不同于一味拳脚交加的动作明星,多了许多值得深思回味的底蕴。
  
  而惠英红本人,也始终都是一个沧桑落寞的人。少小离家,亲情淡漠,兄弟姊妹八人,只与六妹亲热。同在演艺圈的四哥惠天赐,与她成年不见一面,生疏得连朋友都不如。在片场拍戏拍得伤痕累累,甚至跌断一条腿卧床三个月,也没有什么亲人可以哭诉。她最向往的是完美家庭,可是感情路上屡遭挫折,至今孑然一身。年少时即被男朋友骗过钱。入行后全行都传她与刘家良谈恋爱,但是她从来都不肯承认,说是惹不起刘家良的夫人翁静晶。她唯一承认过的男友是黄子扬,关系又不得善终。“我这名字爸爸起得好,不过据说大利事业却妨碍姻缘。”只好无奈地这样自嘲。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如今的惠英红,已经不大在意影圈浮沉得失,安心地演着或红或黑的戏,依然以精湛的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偶尔演演电视剧,拍拍写真,赚钱准备养老。只有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提起当年,有少少的得意,有少少的失落,也有一些事情,外人看来不值一提,而她自己,刻骨铭心。
  
  “在码头卖口香糖的时候,有个混血水兵,漂亮极了,才十八、九岁,天天买我的口香糖。去越南打仗的前一晚,他问我‘I love you’中文怎讲,我教他,他就对我说:‘我——爱——你。’”
  
  “如果有天他回来,一定,要他再讲一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4#
发表于 2007-5-31 01:09:54 |只看该作者
许冠文:第一届金像影帝
 
  说起香港的喜剧之王,如今的观众可能大多数都会想到周星驰;但是在八十年代,还有一位前辈巨星,集“制、编、导、演”于一身、名震影坛的香港喜剧之王,他的名字叫做许冠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知名国乐师许世昌和他唱歌剧的妻子从广东移居香港,此前此后的六年间,喜得四个儿子,分别命名为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许冠杰。估计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许氏一门,文武英杰”,在以后的几十年间成为香港艺坛冠绝一时的人物,尤其是大哥许冠文和小弟许冠杰,分别创造了七八十年代粤语电影和粤语音乐事业的巅峰,影响直至今日。
  
  许冠文是香港喇沙书院毕业生,李小龙的同年级同学,毕业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社会系,以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任学生会会长和辩论队队长,并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新组建的香港电视台担任学生辩论节目的主持。大学毕业后,许冠文前往美国深造,回港后先后任职中学教师和广告策划师,工作换来换去,总觉得不是自己那杯茶,无聊中被已经成为著名歌星的小弟许冠杰拖去主持电视节目《双星报喜》。兄弟俩的喜剧天分在这个类似对口相声的搞笑节目中得到充分发挥,大受观众欢迎,节目在两个月内由不固定栏目改为每周一期的黄金档栏目,创下当年香港电视最高收视率,也成为香港电视史上娱乐节目的经典。直到二十多年后,这套老节目发行纪念版影碟,仍被观众蜂拥购买,竟然在两天之内全港断市!
  
  1972年,已成电视红星的许冠文被名导演李翰祥选中主演电影《大军阀》,加入邵氏公司,从此踏上大银幕。“李翰祥让我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原来导演可以这么伟大!”许冠文不甘心只做一名邵氏公司的喜剧明星,两年后大胆地自立门户,与许冠杰创建许氏兄弟公司,并与嘉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自编、自导、自演电影《鬼马双星》。此片旗开得胜,一举成为全年票房冠军,并打破香港电影史上的票房记录;此后出品的《半斤八两》,再次打破票房记录……到1981年,出品《摩登保镖》,又一次打破由自己创造的票房记录!这一年且赶上香港电影金像奖首次举行,评委会几乎没有争议地将影帝大奖颁给了这位全港爱戴的天才巨星。
  
  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旧片,但是无论是许冠文的创业作《鬼马双星》、名列香港百年经典电影第十四名的《半斤八两》、同为年度票房冠军的《卖身契》,还是令许冠文拿到影帝的《摩登保镖》,在如今看来,仍然令人乐不可支。与通常喜剧明星不同,许冠文相貌普通,并无特殊喜剧效果,而且也很少刻意地挤眉弄眼,在表演中经常是毫无笑容甚至是极其严肃的,但是由他精心设计的角色身份,处境,对白,总是令片中笑料迭出,他愈是不笑,观众愈是笑得厉害,因此得了“冷面笑匠”的称号。他在影片中设计的一些造型和动作不仅在坊间广为流传,在以后许多年里香港的喜剧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借鉴痕迹。
  
  许冠文的名作大都与自己的兄弟们合作,形象相对固定:许冠文是刻薄猥琐、自作聪明的资产阶级,许冠杰是憨直纯情的小生,长得比较衰的三哥许冠英一贯演倒霉蛋,只有二哥许冠武作为幕后制作人,不算正印,偶尔客串一些无关紧要的配角而已。许冠文关注民生,电影创作几乎全部取材于地道的香港小市民生活,反映草根趣味和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尤以表现劳资对抗的打工仔电影为多。当时香港刚刚走过股市狂跌的经济低谷而迈入经济起飞期,许冠文的电影使香港民众极有代入感,跟着他一起对上层人物嘻笑怒骂,为笑中带泪的劳碌生活欷嘘感慨,无形中成为迷惘现实中最大的解脱。
  
  现实中的许冠文,虽然贵为引领一代电影潮流的超级巨星,个人生活却宁静而平凡。他喜欢钓鱼,喜欢足球,喜欢研究哲学和黑洞。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与太太厮守三十余年仍然在享受浪漫爱情,他会在微雨的天气里带太太去沙滩散步,太太则很喜欢变着花样煮菜给他吃(虽然“她煮东西一点也不好吃的!”)。许冠文和太太是大学同学,做穷学生的时候已经开始恋爱,有一次两人约会,忽然想吃大闸蟹,体贴的太太卖了手表换钱,与他共享了六只大闸蟹和两瓶啤酒,为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许冠文每年都记得送一只手表给她。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光接近九十年代,社会变革翻云覆雨,观众们对电影的口味不断提升,称霸喜剧领域多年的许冠文渐显力不从心。正在这个时候,香港出了个周星驰,秉承了许冠文的小人物叙事导向和无厘头表演风格,但是去得更尽更夸张,更贴近时尚潮流,花样翻新的一部部经典作品迅速占领喜剧市场,逐渐取代了许冠文的地位。1990年合作《新半斤八两》之后,许氏兄弟在影坛急剧减产,早已成为香港歌神的许冠杰于1992年退出乐坛移居海外,许冠文专注于导演、监制等幕后工作,并热心投入社会事业,尤其致力推动香港电影发展,任职香港影协、导演会、演艺人协会等,成为演艺界获得“太平绅士”称号的第一人,还担任了中国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虽然在如今,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太了解他,但是他主演的《合家欢》、《神算》、《抢钱夫妻》等喜剧电影仍然广受欢迎,他的精湛演技使他仍然被提名为金像奖影帝,他仍然是老一辈香港人心目中的喜剧之王,偶尔在访问节目中客串、在颁奖礼上做嘉宾、在综艺演出中讲笑话,仍然引得无数观众为他热烈鼓掌,欢呼着,大笑着,开心而又亲切地观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5#
发表于 2007-5-31 01:10:23 |只看该作者
林碧琪:第二届金像影后 
  
  林碧琪在香港金像奖的历史上创造了两个难以打破的记录:一是最年轻的影后,获奖时年仅十七岁,尚未成年;二是作品最少的影后,迄今为止只拍过一部电影,就是当届获奖的那一部。
  
  1982年的香港影坛,正处于“电影新浪潮”全面开花之际。七十年代末期,一批热爱电影又受过西方电影教育的热血青年相继投身影坛,大量引进崭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技巧,强烈冲击了香港本地电影工业和社会文化,是为著名的香港电影改良运动“电影新浪潮”。短短几年间,“新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成功电影人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如谭家明《烈火青春》、蔡继光《喝彩》、徐克《第一类型危险》、于仁泰《墙内墙外》……迅速将香港电影推入黄金发展期,并在八十年代末达到冠绝全亚洲的巅峰地位。
  
  1982年的林碧琪想必还不懂得这些。当时的她十六岁,家庭不和,无心学业,流落在街头做“小太妹”,在平平常常的一天里被导演黎大炜看中,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黎大炜在那一年也是一位新晋电影导演,刚刚随着师父麦当雄从电视台转战影坛,筹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麦当雄监制、黎大炜导演、反映青少年社会问题的电影《靓妹仔》。一身锐气的麦当雄和黎大炜决意将《靓妹仔》拍成香港史无前例的半记录片式电影,全部采用现场收音,演员也都起用贴近角色本身的新人。为此黎大炜耐心地在街头游荡,找了几位漂亮又有个性的“太妹”来参加演出,包括林碧琪和后来颇有名气的温碧霞。个性洒脱的林碧琪完全不觉得拍电影有什么了不起,提出“不做女主角就不拍”,黎大炜一口答应,不但由她做女主角而且为她度身定造了剧本,甚至直接给女主角命名为“碧琪”。
  
  《靓妹仔》上映之后,在香港影坛和社会中都造成空前轰动,票房超过一千万,名列年度十大卖座电影第九名。虽然影片阴郁而冷漠的氛围、对社会黑暗面的大胆揭露以及部分限制级的镜头引起广泛争议,甚至连主题歌《自由在我手》都因为有“鼓励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嫌疑而被电视台禁播,但是影片独树一帜的拍摄手法和导演风格大受好评,至今仍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女主角林碧琪的个人表现则被公认为亮色中的亮色,这位初登银幕的新人精准地塑造了一个堕落少女的形象,充分演绎出了女主角倔强、高傲,自暴自弃而又凄凉无奈的心态。
  
  1983年举行的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靓妹仔》被评选为年度十大华语片第二名,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电影在内的八个重要奖项提名,林碧琪本人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两项提名。同年冒起的新人中还有一位《投奔怒海》女主角马斯晨,也同时获得了两项提名,评委们衡量再三,仍然评定林碧琪为影后,而将最佳新人奖颁给了马斯晨。
  
  初登银幕就拿下影后桂冠,林碧琪的辉煌前途可想而知。然而这一次的成就使她赢来了诸多片约也赢来了爱情,自小饱经孤苦的林碧琪毫不犹豫地选择退出影坛走入婚姻殿堂,她的新郎出身音乐世家,是著名女歌星杜丽莎的弟弟。嫁为人妇不久,林碧琪诞下麟儿,生活平安富足,自然是再也没有回到影坛。
  
  一缕星光稍纵即逝,难免让人觉得遗憾,但是世上虽然少了一位辉煌的明星,却多了一位幸福的女人,这样的结局,或许比许多电影剧情和传奇故事都更为美满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6#
发表于 2007-5-31 01:10:51 |只看该作者
洪金宝:第二届和第八届金像影帝
   
  体重二百三十磅的武林高手。从艺近半个世纪的资深电影人。参与制作的电影超过一百五十部。先后拥有数家电影制作公司、电影院线和专属武行班底。香港灵幻功夫片和群星谐趣喜剧的开山祖师之一。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打破香港影史上的票房记录。多部作品名列年度十大卖座电影。仅在二十四年来的金像奖上就获得过十八次提名,其中十二次最佳动作设计提名,四次最佳男主角提名,一次最佳编剧提名,一次最佳导演提名。
  
  他是洪金宝。
  
  1949年,这个乳名三毛的男孩生于香港。他的祖父洪深是著名的影剧艺术家,曾经编创过中国第一部蜡盘发声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祖母钱似莺是二十年代上海著名影星,如今香港影坛德高望重的“洪妈妈”。祖父祖母都曾参与过中国影坛第一代武打片的制作,或许洪金宝的演艺天分和武术根底,在尚未出生时已经种下。
  
  未满十岁,调皮好动的洪金宝即被家人送往中国戏剧学院学习京剧。这所名头颇大的“中国戏剧学院”,其实是京剧名武生于占元创建的私人戏剧学校,按照旧式梨园传统管理,签生死状,训练近乎残酷,学员们吃尽了苦头,却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一次演出中,七个师兄弟的精彩表现大受欢迎,于占元因此组建了一个以“七小福”命名的班底,四处闯荡江湖。这个班底最终并未在京剧界闯出名堂,分道扬镳后却成为电影界响当当的名字,其成员元龙(洪金宝)、元楼(成龙)、元彪、元奎、元华等人几乎占据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半壁江山,其中又尤以洪金宝和成龙更为出众。
  
  作为大师兄,洪金宝是“七小福”中最早出道的一位,十一岁时已经在电影中承担颇为吃重的童星角色。成年后的他,体型肥硕,相貌憨实,身手却是惊人地矫健,又有聪明过人的头脑,对演艺事业领悟极快,很快以武师的身份在电影圈里站稳了脚跟。十九岁,洪金宝正式脱离戏班投身影坛,后来升格为武术指导,接连参与了《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李小龙电影的制作。二十八岁,洪金宝尝试自编自导自演,创业作《三德和尚舂米六》一改当时英雄正传式的功夫片模式,以丰富的喜剧元素、崭新的摄影手法和贴近普通人的角色塑造,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也使洪金宝在电影界声誉鹊起。随后,洪金宝与知名电影人麦嘉、刘家荣联合成立嘉宝影业公司,不久又成立了嘉禾旗下的宝禾影业公司和洪金宝个人名下的宝祥影业公司,全力投入功夫电影制作。
  
  1980年,洪金宝拍摄了一部搞笑僵尸片《鬼打鬼》,一举夺得全年票房冠军,也开创了至今不衰的香港灵幻喜剧潮流。次年,洪金宝组织手下一班功夫猛将元彪、林正英等“洪家班”人马,精心打造功夫喜剧《败家仔》,片中威猛刚劲、气势磅礴的动作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洪金宝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夺得了金像奖历史上第一个最佳动作设计奖。在这届金像奖上,洪金宝还同时以《败家仔》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并以主演的另一部电影《提防小手》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其涉足领域之广,所获评价之高,在此后数十年的金像奖历史上也难得一见。
  
  而洪金宝的创造力还远远不止如此。从1983年开始,洪金宝陆续推出联合众多谐星主演的系列功夫喜剧《奇谋妙技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等,成为全港观众追捧的对象,不仅拿下全年票房冠军,亦打破了香港影史上的票房记录。这几部影片还使成龙大受启发,延续片中的**角色开创《**故事》系列;使胡慧中等女打星红极一时,延续片中的“霸王花”角色应运而生《霸王花》系列;连片中的“大哥大”等台词都成为流行至今的社会用语,被誉为香港电影发展史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与师弟成龙一样,洪金宝是一个极其敬业的人,为了做好动作设计工作,他对咏春拳、截拳道、空手道等都有深入研究并加以创新,风格自成一体,是香港寥寥几位“宗师级”动作指导之一。他拍摄动作戏全部亲身上阵,以致先后七次腿骨骨折,三次手骨骨折,浑身伤痕累累仍然在所不惜。与成龙不同的是,洪金宝在自己编导的电影中,着意突出群戏,为每个人定造最能发挥的戏份,而不是将全片的重点都落于自己一身。许多在他的电影中出场的大小明星,都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为香港影坛挖掘了不少人才。同时,洪金宝一直努力拓展自己的戏路,将传统的道德观和崭新的武术理念融会贯通到影片之中,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戏基础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朴实情感,先后演绎了乡下傻汉子、弱智青年、热血军官等各各不同的角色,以《人吓人》、《八两金》两度入围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并于1988年以传记电影《七小福》中自己的师父于占元的角色第二次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也当选了当届亚太影展的影帝。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洪金宝一度在影坛沉寂,只为一些影片做制片、监制、武术指导等幕后工作,后来更举家离开香港远赴美国发展,在美国主演了唐季礼执导的电视系列剧《过江龙》,颇受欢迎。近些年来,洪金宝又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间或也到大陆接拍电影和电视剧。他指导了一半功夫的《功夫》和出演的新片《猛龙》、《杀破狼》都大获好评,尤其在《杀破狼》中首度扮演的反角,须发斑白然而不怒自威,黑帮大哥的凌厉声势跃然银幕之上。其实银幕后的洪金宝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哥”,浸*影坛多年的卓越成就和丰富人脉使他深得敬畏,处处要买他三分人面,据说在片场拍戏时,若他不开腔,一众武师和工作人员皆不敢入座。“七小福”大师兄的身份亦使他地位非凡,连成龙也要让他三分,当年成龙因滥赌而辜负女友时,就是洪金宝路见不平出脚踩平,将成龙打得跪地痛哭,从此痛改前非。
  
  洪金宝的家庭成员几乎个个都与演艺圈有关:前妻是一位韩国人,现任妻子高丽虹是1984年“香港小姐”选美冠军,澳大利亚和中国混血美女,与洪金宝在拍电影的过程中坠入爱河;大儿子洪天明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也主演过一些电影电视剧;二儿子洪天祥投身音乐事业,是音乐人陶喆一手栽培的乐队“Tension”(天炫男孩)成员,在台湾成功发行了多张专辑;三儿子洪天照也开始演出电视剧,据说小女儿洪煦榆亦有心从艺。不过,新一代纵使条件优越,恐怕也没有可能延续父辈的辉煌了,因为那一代人已经过去,那个年代也已经过去:“那时候电影对每个人好像一种魔术,每个人都渴望去看电影,争着买票,午夜场也是。我们那时候也疯狂,早上拍戏到晚上七八点钟收工,大家再谈剧本谈到早上四五点钟睡觉,七点钟又到厂里面……我们也试过十五个日夜没有睡过……”年届六旬的洪金宝,至今谈起热爱的电影,仍然比他的儿女们更见容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7#
发表于 2007-5-31 01:11:16 |只看该作者
麦嘉:第二届金像影帝
    
  
  光头麦嘉并不是从小就光头。青年时代的他,也曾长发披肩,胡须满面,一副嬉皮士派头。他也不是从小就立志搞电影,他的专业本是电子工程,只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日日钻去唐人街看港片,总觉得那些电影人拍出来的东西不尽如人意,心想还不如我自己去拍!当了几年电话公司工程师之后,麦嘉重回大学转修电影专业,参与了几部美国电影的制作,然后揣着一千美元,回到香港勇闯影坛去也!
  
  那是1973年,麦嘉二十九岁。那时候的香港影坛全然是邵氏与嘉禾的天下,李小龙刚刚去世,功夫片方兴未艾,粤语电影全面复兴。麦嘉先后与吴耀汉、黎应就、洪金宝、刘家荣、石天、黄百鸣等几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影人成立了先锋电影公司、嘉宝电影公司、奋斗电影公司等,出品了一些创意独特的低成本电影,成绩尚算不错。1980年,奋斗电影公司得到金公主院线老板雷觉坤的赏识,加盟金公主并改名为“新艺城电影公司”,麦嘉、石天和黄百鸣三个老板带着两个伙计住进了面积不到一千呎的新办公室。当时连他们自己也不曾想过,就在这间办公室里,新艺城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崭新时代。
  
  新艺城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是由吴宇森导演的《滑稽时代》,卖座奇佳,随后吴宇森推荐好友徐克加盟新艺城,导演喜剧片《鬼马智多星》,亦夺得同档期卖座冠军。此外施南生、曾志伟、泰迪罗宾等电影人也陆续在新艺城落户,形成了著名的“新艺城七怪”创作小组。这七个人全都是有口皆碑的工作狂,其中麦嘉更有“亚洲铁人”的绰号,经常一头扎在被称为“奋斗房”的创作室里,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这七位高人也个个思路开阔,敢想敢做,又能够综合集体智慧,认真分析观众需求,不断挖掘崭新创意,奇招猛招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惊人的成就,恐怕要数1982年出品的《最佳拍档》。
  
  《最佳拍档》的最初创意来自麦嘉,他曾经参与过《007》系列电影的拍摄,对间谍冒险故事情有独钟,打算拍成一部香港式的现代神探喜剧。起先确定的主演人选是麦嘉配周润发,但是发哥因为档期问题不能接拍,于是新艺城又找到了许冠杰。当时的许冠杰是香港艺坛如日中天的人物,不仅是粤语流行曲大师、横扫乐坛的歌神;亦是许冠文喜剧电影中理所当然的主角,票房卖座力的保证。这一回新艺城下了血本,出到破记录的200万元片酬加卖埠花红邀得许冠杰出马,在坊间轰动一时!而许冠杰也不辱使命,表现超值,不仅出色演绎了角色,还为《最佳拍档》系列创作了多首主题歌,几乎曲曲流行,并连续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
  
  《最佳拍档》公映之后,年度票房达到2600多万,是香港首部冲破2000万票房的电影。这个数字也意味着有300多万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占当时香港人口近60%,如果以如今的票价折算,则有2亿3千万近乎天文数字的票房,雄踞香港开埠以来卖座电影之首。在这个相对票房榜上占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就是随后公映的《最佳拍档》续集与再续集,若折算如今票价,票房也都超过2亿。当然,用这种方式折算票房未见得合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最佳拍档》系列电影在香港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
  《最佳拍档》成功的原因很多:“新艺城七怪”创作小组的集体智慧、香港电影界前所未有的好莱坞大片式格局、不惜血本的资金投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效果超群的特技制作、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还有几位主演的精彩演绎。扮演光头神探的麦嘉以精彩的表演,证明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电影制作人亦是一位优秀的喜剧演员,与洪金宝、张国荣、陈惠敏、林子祥同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当届金像奖是首次实行提名选举制度,评审过程大费周章,索性将影帝同时颁给了麦嘉和洪金宝,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双胞影帝。
  
  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以麦嘉为首的新艺城不断推陈出新,出品的许多电影都获得了巨大成功:《难兄难弟》、《搭错车》、《开心鬼》、《圣诞快乐》、《八星报喜》、《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当然还有经典名作《英雄本色》和《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圣战风云》的系列。有评论说:如果说六十年代是邵氏的时代,七十年代是嘉禾的时代,那么八十年代就是新艺城的时代。而麦嘉本人不仅对新艺城的崛起厥功至伟,也影响了许多年轻电影人的事业轨迹。他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和魄力的老板,积极鼓励属下“搞搞新意思”,吴宇森、曾志伟、林岭东等名导演的成功,都与麦嘉的支持有关。
  
  老祖宗告诉我们:“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香港影业衰落,海外市场迅速萎缩,麦嘉、石天、黄百鸣等人的创作理念也发生分歧,各自分道扬镳,新艺城于1991年宣告关闭。当时香港房地产事业兴旺,麦嘉退出演艺圈专心炒楼,大赚了一笔,随后,笃信算命、风水的他在算命师的指引下进军股市,却又赔得底儿掉,一夜之间几千万港币全部泡汤,麦嘉郁闷得几乎想自杀。随后的几年里,麦嘉又陆续投资娱乐城等事业,忽赚忽赔,却也使他渐渐看开:“演艺人员投资其它行业,百分之百会失败,这是性格问题,谁耐烦每天守在那里一毛两毛地算?”
  
  近些年来,麦嘉也曾回到演艺圈玩玩票,演出了《大赢家》等电影和《济公传奇》等电视剧,并在电视台和黄霑、罗家英主持访谈节目《三个光头佬》。其实“三个光头佬”的创意是因为黄霑已经患上癌症,化疗造成脱发,为避免外界猜疑而为之,但是这三个深受观众爱戴的喜剧人物联合出场,已经形成收视保证,其中麦嘉的光头更是已成典故,意义非比寻常。直到现在,光头神探仍然不断出现在香港的漫画里、电影里、社会口语里,麦嘉的成就与辉煌,也在香港电影史上和观众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影帝同时颁给了麦嘉和洪金宝,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双胞影帝。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8#
发表于 2007-5-31 01:12:12 |只看该作者
叶童:第三届和第十一届金像影后
  
  
  
  叶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女,却常收惊艳之效。
  
  1980年,十八岁的叶童应征广告模特,由于应征人数众多,她被挤在最后,却仍然使担任广告导演助理的陈国熹一眼就注意到这个独特的女孩,并且认定“从此会与她朝夕相处”。应征成功后,广告拍得并不顺利,反复的重拍使叶童真的长时间与陈国熹朝夕相处,从此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爱情。
  
  1982年,叶童被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谭家明看中,懵懵懂懂地踏进了影圈,由于年纪轻,在片场遇到大导演大明星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连话都不大敢说。然而谭家明请她主演的电影《烈火青春》是一部意识前卫,风格大胆的作品,片中需要拍摄一些裸露镜头,初涉银幕的叶童却并没顾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只是看过谭导演和剧组其他成员的一些作品,相信他们对电影的诚意。”拍摄的时候,以当时叶童的资历,尚不足以请导演清场,叶童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身心全部投入,演出豪放激情而充满美感,深得谭导演赞誉。这部电影使二十岁的叶童获得了当届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璀璨的星光大道也由此展开。
  
  1983年,叶童接受新晋导演张坚庭的邀请,出演喜剧电影《表错七日情》,扮演一位小娇妻杨耐冬。耐冬的丈夫因为欠税问题而出逃,钟镇涛扮演的李度接受上级指派监控他的家,与耐冬整日相处,由勾心斗角到渐生情愫……故事并不出奇,剧情也偏于平淡,然而张坚庭的导演水准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却大有可观,尤其是叶童将耐冬复杂的心理转变表演得有纹有路,令人感动之余兼具喜剧效果,受到极高好评。这部低成本电影在当年高踞十大卖座电影第二名,张坚庭一跃成为知名导演,叶童则在当届金像奖上拿下了影后桂冠。
  
  八十年代初的香港影坛,美女如云,几位当红女星如林青霞、钟楚红、萧芳芳、张艾嘉、缪蹇人,个个都是风华绝代的大美人,然而五官平凡的叶童自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而且可塑性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良家妇女、风流浪女、古装、时装、悲剧、喜剧,都能够出彩。叶童也是一位出了名的对工作认真投入的女星,对每一个角色都精心收集资料反复揣摩,无论戏份多少,务求演出最高水准。天时地利人和使这位年轻的女郎在影坛一帆风顺,继1983年获奖之后,先后又拿下三次最佳女主角提名和四次最佳女配角提名,凭《飞越黄昏》当选最佳女配角,并于1992年凭《婚姻勿语》再次荣晋金像影后,被公认为香港一线演技派女星。
  
  九十年代之后,叶童兼攻荧屏,主演了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包括《碧海情天》、《倚天屠龙记》、《新白娘子传奇》等,其中尤以在《新白娘子传奇》中反串的许仙一角影响最大,在大陆播放后几乎家喻户晓,成功打开了大陆的广阔市场。近年来,叶童在大陆接拍了许多电视剧,如《刀锋1937》、《摇摆女郎》、《一家之主》、《我的野蛮千金》……其敬业态度也受到大陆工作人员的好评,与她搭戏的孙红雷说:“叶童是令我很惊讶的演员,香港演员我比较喜欢张曼玉和叶童,叶童是不折不扣的学院派,她的信念感建立在残酷之上,她拍《刀锋1937》的时候,身边有中文、琵琶、日语老师,都是自己花钱请的,我觉得她值得中国内地所有演员学习,演戏也投入,不投机取巧,总之,是我合作过的最极致、最残酷的女演员!”
  
  与此同时,叶童事业生活两不误,1988年与相恋八年的陈国熹在巴黎结婚,二人世界平静美满,每次香港电影界的盛事例必见到这对伉俪携手出现,恩爱之情令人赞羡。近年来,小家庭也不是没有过风波,陈国熹与梅艳芳经纪人王敏慧在街头拥吻被狗仔队拍到照片,一度传得沸沸扬扬,而叶童选择淡化,与陈国熹关系如常,甚至在面对记者的追问时笑道:“我想一定是因为过年时在家里插了一大瓶的桃花,都是桃花惹的祸吧!……我认为我现在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有一个安定的家庭和和谐的婚姻生活,我不希望自己轻易扔掉那段幸福。”
  
  从艺二十多年的叶童,仍然是一个渴望简单与平静的女人。她认为自己不是时候做妈妈,只是助养了两个东南亚的贫困儿童,她喜欢在家里做上一桌饭菜与爱人或朋友们共享,喜欢睡觉,看书,也向往着环游世界,去墨西哥、印度和埃及旅行,“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轻松,我喜欢这种简单的、慢悠悠的生活。”她甚至还特别喜欢至爱亲朋们唤她原来的名字“李思思”,虽然这个名字没有叶童响亮,更没有叶童出名,但是它更能触动叶童的心底,“那是不一样的感觉,那是最贴近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9#
发表于 2007-5-31 01:12:37 |只看该作者
梁家辉:第三届和第十二届金像影帝
  
  
  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注定了要从事电影,生命中的起承转合都与电影有关,例如梁家辉。
  
  在梁家辉只有六个月大的时候,由于家境欠佳,请不起保姆,父母又都要上班,任职电影院接线员的母亲就将小家辉放在影院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他。所以梁家辉看过的电影恐怕比影评人都要多——不过当然他什么都不太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影院的一片黑暗里,安全出口上永恒的绿光。
  
  长大后的梁家辉也爱看电影,跟当时的许多男孩子一样崇拜李小龙。一天清晨他爬上李小龙家的院门打算偷窥偶像,没想到李小龙从另一个门走了出来,问他在干什么,梁家辉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李小龙笑了:“想跟我一起去跑步吗?”于是梁家辉成了一个可以陪偶像跑步的幸运影迷。这一幕他始终记得十分清楚:“这个人令我对这世界有希望,他能给你无比动力,有种能依靠的感觉……他是我唯一的偶像。”
  
  少年时的梁家辉并没打算跟偶像一样当演员,他爱画画,梦想着成为一名画家。他的卡通画很受同学喜爱,在学校里流传甚广,只是三年级的时候由于画****女人而被学校记大过,打手板,找家长,又挨妈妈骂,严重打击了他的美术梦:“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实在是扼杀了一个艺术生命!”
  
  玫瑰岗中学毕业后,梁家辉没能考上大学,在香港理工学院攻读广告设计文凭课程,也做过打字员,搬运工,兼职模特。二十三岁,梁家辉报名参加无线艺员训练班,当时的训练班规矩很严,不准吸烟,不准谈恋爱,但是已经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的梁家辉又是烟枪又是情圣,于是学了不到九个月,就被训练班开除出门。
  
  “其实我当时功课很好,表演全是A,只是唱歌差一点。”天妒英才,时运不济,九个月的无线生涯中梁家辉只上过一部电视剧《千王群英会》,他和刘德华扮演主角周润发的两个手下,一登场就被打死,刘德华还有四个字的台词:“老大,快走!”梁家辉则是一声没吭就倒地身亡。
  
  离开无线后梁家辉投身杂志社做记者,练就一手不错的文章。通过杂志封面,他认识了女星李殿朗,结交后登门拜访的第一次就深受李殿朗父亲的赏识,被邀请主演正在筹拍的新戏。这位父亲大人就是香港电影界鼎鼎大名的李翰祥导演,当时筹拍的新戏就是日后轰动全中国的史诗巨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起用全无大银幕经验的梁家辉来出演这两部大片的男主角咸丰皇帝,被认为是李翰祥几十年导演生涯中最为行险的一招。但是事实证明李翰祥确实是独具慧眼:梁家辉有着一种香港演员中十分少见的古典文人气质,举手投足恂恂儒雅,眉眼之间蕴涵着淡淡的忧郁之情,风流之气,乍一登场已经不凡;而梁家辉也没有辜负李翰祥的这次重用,在大导演的调教下,他将这位身处乱世,羸弱优柔的苦命皇帝演绎得细致入微,尤其是第二部《垂帘听政》中,尽现咸丰在临终前忧国忧民却又无能为力,对身边人爱恨全然不能自主的复杂心态。
  
  那一年,《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获得极大成功,《火烧圆明园》成为香港电影数十年来唯一一部名列年度票房排行榜榜首的历史题材电影,二十五岁的梁家辉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影帝。
  
  第一次演电影就当了影帝,并没给梁家辉带来什么好运气。李殿朗与他分了手,据说是因为不想与影圈中人谈恋爱;台湾方面则因为他去大陆拍戏拍得如此带劲儿,找上门来要他写悔过书。拍电影还要写悔过书?梁家辉不肯。于是台湾宣布封杀梁家辉,有他出演的电影一律不得入境。
  
  当时台湾是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一个演员被台湾封杀,等于失业。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不再有人敢找梁家辉拍戏。
  
  为了糊口,梁家辉发挥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才能,和一班伙伴自制皮手镯、皮项链等饰品去闹市区摆摊叫卖。许多过路人见到他都会疑惑地停下脚步:“你长得很像演戏的那个梁家辉耶。”梁家辉笑道:“我就是啊!”谁都不敢相信。由于没有执照,这些小摊贩经常要在**查缴时落荒而逃,每当看到演过咸丰皇帝的影帝夹着大包小裹在**的追赶下狂奔,总有路人停下来饶有兴味地观看,以为是遇到了拍电影。
  
  那个时候梁家辉遇到了江嘉年,香港电台一位年轻的节目制作人。梁家辉对她一见钟情甚至相思成狂,这女生也完全没有介意梁家辉的穷途潦倒,在他全部积蓄只有8000港币、只能向朋友借钱办婚礼、伪造结婚证书的困境中嫁了给他。
  
  似乎江嘉年颇有帮夫运,婚后不久梁家辉就在新艺城石天、徐克等人的支持下重返影坛,先后拍了《人民英雄》、《监狱风云》、《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等几部反响不错的电影。站稳脚跟后,梁家辉疯狂接戏,不惜演了好些烂片来赚钱养家,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地连拍十三部戏,得了个绰号叫“梁十三”。
  
  1990年,梁家辉以一部《爱在别乡的季节》再次震惊影坛,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并在封杀他三年的台湾拿下了金马奖影帝。这一次的成功翻身也使梁家辉获得了国际影坛的瞩目,于1992年接受法国片商邀请,成为电影《情人》的男主角,出任著名女作家杜拉斯笔下充满魅力的华裔情人。
  
  《情人》在法国上映的时候,堪称盛极一时,名列年度票房冠军,梁家辉的深情眼神、翩翩风度,甚至激情戏中的性感身材,都被观众们所津津乐道。梁家辉认为演戏是一件严肃的事,对观众们把视线集中在他的****上“感觉有点受伤”,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一次又一次地被评为“最性感男人”,还在民众票选中荣获“第一美臀”称号。也是在这一年,他在香港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充分发挥了喜剧才华,以一个与当年咸丰皇帝天差地别的角色再次当选金像奖影帝。
  
  此后的十数年里,梁家辉佳作迭出,不断挑战新领域新角色,陆续成功塑造了三十年代书生、古装剑客、留美华人、大陆文革青年、香港黑帮大哥、患有自闭症的画痴、嚣张暴虐的杀人狂等各各不同的人物,《人约黄昏》、《大富之家》、《锦绣前程》、《东成西就》、《刮痧》、《黑金》、《江湖告急》、《黑社会》等众多作品都有口皆碑,成为香港影坛公认最为优秀的演员之一。就在今年,他凭新片《长恨歌》中的出色演绎,荣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之最佳男演员奖,拿下了电影生涯中第四个影帝。
  
  从影至今,梁家辉演了一百多部电影。他本人认为最难演的、也是他做得最好的角色,就是生活中的自己。“平步青云,善感多愁,幻想童年,婚姻如戏,虚伪情人,无奈人生,惟演是贤,”梁家辉用这样的几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前半生。如今的梁家辉已经年近半百,仍然在影坛屡有建树,也仍然保持着很多年前养成的一些习惯:为报纸写专栏,早晚接送一对双胞胎女儿上学放学,与太太江嘉年手拉手出门买菜,每天都对她说:“我爱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8

主题

7

好友

3856

积分

荣誉会员

嘿嘿帮主

Rank: 8Rank: 8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工币
3515 枚
好评度
94 点
声望
1788 点
注册时间
2006-8-3
帖子
2835
积分
3856
UID
1713

终身成就奖 论坛元老 特殊贡献奖 优秀斑竹奖 帖子大王 天秤座 寅虎

10#
发表于 2007-5-31 01:12:54 |只看该作者
斯琴高娃:第四届金像影后
  
  
  1984年,香港著名导演严浩出品新作《似水流年》,讲述一个香港女子到大陆寻根的故事,以丰富而细腻的笔触,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翌年,这部影片在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获全胜,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最佳美术指导六项大奖,成为当年香港影坛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
  
  《似水流年》使香港人记住了女主角斯琴高娃的名字,金像奖闭幕之后举办的“斯琴高娃影片欣赏”专题展,更是让观众和业界都为这位新晋影后塑造不同角色的能力赞叹不已。当时的影评写道:“看她在《归心似箭》、《骆驼祥子》和《似水流年》中的形象,判若三人,又都那么传神,堪称真正的性格演员!”
  
  斯琴高娃,蒙古语,“斯琴”的意思是“聪明”,“高娃”的意思是美丽。这个聪明而又美丽的蒙古族女子生于1949年,从小能歌善舞,16岁起在内蒙古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兼报幕员。成年后的斯琴高娃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年轻导演相恋结婚,六年后离婚,四岁的儿子孙铁判给了丈夫,五岁的女儿孙丹跟着斯琴高娃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家。
  
  1976年,二十七岁的斯琴高娃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主演新片《占领颂》,扮演一个以零分考入大学的“英勇”女牧民。这部带有浓厚时代局限性的电影在不久以后由于文革的结束而流产,却成就了斯琴高娃与影片剧务、达斡尔族小伙敖醒晨的姻缘。第二年结婚后不久,斯琴高娃又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主演电影《归心似箭》,然而令剧组踌躇的是:当时的斯琴高娃已经怀有四个月的身孕。
  
  《归心似箭》是一部描绘战争中爱情与亲情的电影,从1964年就开始筹备,却因为文革的爆发而推迟了十五年才能开拍。斯琴高娃对这部历经千锤百炼的剧本极其喜爱,为此下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舍孩子而取事业。由于怀孕已经超过四个月,不能流产只能引产,斯琴高娃咬牙上了病床,却终于忍不住在胎儿落地之后哭了:那是一个已经成形的男孩,小手小脚都已长齐。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很难说这样的牺牲值不值得。斯琴高娃终于得到了出演《归心似箭》的机会,也迎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不知道是不是将失去儿子的哀痛灌注到角色里,她将玉贞这位全片唯一的女角演绎得充满母性光辉,几乎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于一身,成为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影片公映之后轰动全国,获得文化部优秀青年创作奖,斯琴高娃也一举成名。
  
  1982年,著名导演凌子风将老舍名作《骆驼祥子》搬上银幕,邀请斯琴高娃扮演女主角虎妞。当时的斯琴高娃虽然已经演过几部颇有影响的电影,可是扮演的都是温顺贤良的传统女性,演一个泼辣强悍的虎妞,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斯琴高娃为此反复熟读原著,揣摩角色,拜访老北京收集资料,全心全意投入戏里,甚至在表演虎妞醉酒引诱祥子一场戏中,连尽八杯白酒以至酒精中毒,戏未拍完就被送进医院。《骆驼祥子》是一部地道的京味儿小说,虎妞必须讲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但是斯琴高娃的母语是蒙古语,汉语是在歌舞团自学的,如今不但要讲标准北京口音的汉语,还得根据剧中的需要装上大假牙来讲,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斯琴高娃天天练夜夜练,“练得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对各个地方的方言都喜欢,发疯地喜欢。”……工夫不负有心人,《骆驼祥子》上映后获得极大成功,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斯琴高娃也以出神入化的演绎成为观众评选的百花奖和专家评选的金鸡奖的双料影后。
  
  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并没带来生活上的幸福,在拍摄《骆驼祥子》的时候,斯琴高娃的第二次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心灰意冷的斯琴高娃从此不愿再谈爱情和婚姻,直到1984年,在凌子风导演的介绍下认识了华裔音乐家陈亮声。陈亮声比斯琴高娃大二十岁,瑞士籍,时任瑞士青年交响乐团指挥,也在世界几所著名音乐学院授课,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博学多才的素养使斯琴高娃非常仰慕,两人于1986年结婚,婚后斯琴高娃随夫定居瑞士。
  
  所谓“定居”瑞士,实际上斯琴高娃仅仅居住了八个月就又回到国内拍电影了:“我认为一方水土只能养一方人,在国外,我只是家庭主妇,侍候丈夫,尽到应尽的情分和责任。但是拍戏,千万甭想,就算有别人老给我吹这个风,我也一点不做这个梦。干脆老老实实回来演戏,这儿的人多好、多热情、多实诚呀,而且你对他们那么熟悉,干什么都特别得心应手,也特别自在。”
  
  得心应手的环境、无后顾之忧的生活使斯琴高娃进入事业高产期,主演了《人在纽约》、《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一系列知名影片,1992年主演的《香魂女》还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为斯琴高娃赢得了国际声誉。与此同时,她也先后参与了许多电视剧的制作,如《*员二愣妈》、《康熙王朝》、《日落紫禁城》等,2001年主演的连续剧《大宅门》夺得中央电视台年度收视冠军,性格复杂、经历曲折的女主角白文氏成为斯琴高娃的代表作之一。在近年出品的电视剧《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里,斯琴高娃还把儿子孙铁也带上荧屏,不过直到2005年的《青花》,两人才公开了母子关系。
  
  回首几十年的人生,斯琴高娃毫不讳言有许多缺憾和痛苦,但是“所谓的痛苦都会变成在演戏时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它应当是人活着的一种养分。”她信佛,却从不祈求佛祖改变人生,只是为生活中不如意之处找一个理由,换得平静、宽容的好心情。2006年,在许鞍华导演的新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斯琴高娃再次扮演一个个性豁达的女人,这也是继严浩、潘文杰、关锦鹏之后她再次与香港著名导演合作,对手又是香港的“演技之神”周润发,影片十分值得期待。此时的斯琴高娃已经五十七岁,但是她坚信自己还会在电影世界里活跃下去:“只要能动,我就还会有一种狂妄的演戏欲望,到死为止,因为塑造人物,是很让我喜悦和感兴趣的事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本帖最后由 veve 于 2007-5-31 01: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xatubbs.com ( 苏ICP备11050183号 )

GMT+8, 2025-7-7 09:24 , Processed in 0.2229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