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忘忧草、 于 2011-3-28 18:20 编辑
小寨路至西向东,已经不是一两次走了。却无意中发现名为“关中老书房”——现时意义上的书店。走进“书房”几乎走遍里面每一角落,“看遍”每一本书或者不是书,分为里外两阵,楼梯在里面正中央,墙壁上挂着一些年代久远的木制品作装饰。进时里面是自然光线,片刻、看了一下手表才发现已经有一小时了,每层书架顶部都安装了暖色调的灯,只见光线不见光源,“书房”的味道愈加浓烈。挑了四张老照片背景的明信片、其实只是一张卡片,店员说能当明信片邮寄。恍如一杯茶的时间,稍觉寒冷,于是离开。
继续徒步,沐浴于浑浊空气夹缝中的道道阳光。路旁正在为世园会的到来而紧张有序地“施工”——修路基、栽花,每一次盛会总要盛装打扮一下,而每份盛装背后掩埋了多少丑陋却无人知晓。风和、日丽,也寒冷。
到北广场,游客不少。那个从身旁走过、那个在面前经过、那个在背后跟随……总有一个来自不知道哪个地方,也会有一个将要离开这里,甚至在下个转角又碰见。而我不知道,我身是客否。人流穿梭于街道,人群流连于广场,我看到了一场由众人上演的无声电影。这里随处有广播发出的音乐,随时随地的喷水声,还有那只蟾蜍、应该不止一只,是一种木制能发出蟾蜍叫声的玩具、或许不只是玩具,我听到了也是一场人工合成的音乐会,那么自然,那么恬静。 西边的台阶设计特别,两大步不够、三小步太多。总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拍摄同一道台阶、同一座楼、同一棵树、同一个屋檐、同一个太阳……而在不同的时间。我成为它们特定、忠诚的摄影者、注意,只是一个摄影者、非摄影师。 找到长椅,坐下。与影子对视。片刻、吹起寒风,此时乃春天,然而风并不温暖,如是,寒冷。在这场音乐“盛宴”下,催促我的脚步,继续…… 后补: 期间在去广场途中正当我享受沐浴阳光之快乐时一男子、应该是一男人与我迎面而过、本人觉得用擦肩而过会影响到美丽的心情,闪电般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只是原句记忆并没有分析所说内容是什么、由于在街上而且情形比较闪电,也不想理会那类人,我面不改容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径直走去。大概十几步时间并经过大脑分析,得出刚刚那个人说的是:“你要手机吗?”顿时汗颜------勾起我的伤心事,一阵揪心的痛。然后微笑一下,大步往前。 到达北广场大柱子下时,又一男子。此时确实是男子,没有形容错。把我叫停了,以为他是问路、本人比较喜欢给人指路当然是在熟悉的情况下例如现在,就耐心听他一一细说,原来是招揽生意、顿时失望,顾上不他所言什么希望请您做我们的现场女嘉宾……不好意思我要晒太阳散步的、怕当担不起这个任务,谢绝了。那么多人的一个广场啊,偏偏找我,没天理。 更没天理的事情也会发生,就是两个小时后我出来又碰上那个人,看他又想把我叫住,于是我加快脚步,下了地下通道。OMG! 此刻将近下午六点了,东路邮局已下班、闪电般窜上24路车到西路邮局,飞奔进去还有五分钟,买邮票,贴好、投入本阜信箱——寄给其一大师其中一张明信片。出来的时候拉闸以经下了三分之一,并有继续往下的趋势===低头往外一窜、下楼梯。 回。 【星期五、下午没课,阳光灿烂。袋装照相机一台、手攥书一本,徒步大雁塔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