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标题:
由“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想到的经管学院经历
[打印本页]
作者:
victorbaggio
时间:
2006-8-26 09:18
标题:
由“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想到的经管学院经历
每天都会上来一下,看看帖子,不过发现有实际意义的不多,所以决定不定期的写一些我在母校和在外读研究生的经历,尤其是希望给一些经管学弟学妹可资参考的东西。
今天早上起来看了一则新闻,说教育部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若两年之内不给本科生授课就取消教授资格,可见这个教授不教的问题在不少高校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我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西工院的前两年学习的是基础课程,就是所有经管学生甚至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
正如薛涌所评论的“扯淡专业”一样,我觉得我所读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就是扯淡专业--至少在咱们学校读过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济学基础课教得奇烂无比。
大二的时候我们学西方经济学就是一个例子。在一些好大学和外国的大学,西方经济学是要按照微观和宏观分开教授的,两门课是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为了与“必须坚持”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区别,便将微观和宏观合为一科,搞得好像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就不是西方的一样。当时教我们的是一位矮小的男老师,上过的都知道是谁,我觉得教得不好的我不能点名。上课的时候只会照读书,解释的时候乱七八糟。幸好,当时我们有不少好同学,一起研究里面的问题。直到现在,这本西方经济学课本一直跟在我身边,尽管已经被我用的很破烂了。建议有兴趣研习经济学的本科同学去看曼昆的英文经济学教材,简单易懂,条理清晰。现在想来,在经管学院里面,能够讲好西方经济学的估计不会超过一位老师,而且只是我的猜测。在这四年里,学了不少带着经济学字样的科目,比如发展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还有令我哭笑不得的世界经济学。在这些经济学课程里面,讲的最好的是当时国际经济学的老师,也是唯一一个令我觉得有所得的经济学类课程。发展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学居然是同一位老师来教(据说是当时唯一一位教授,俺对这位马克思教育出身的教授的经济学专业素养万分的怀疑),老是说自己的辉煌史,连例子都是一样的,而且还倚老卖老,说学生来的越来越少是学生的损失,同时还说其他的年轻老师教得好他一点都不相信,论据是教了两年的怎么可能比教了三十年的好?当时我哑然失笑。
在我现在读书的学校,有一位精算系香港本科毕业生刚开始读硕士,已经是本科三年级课程的首席教师( 这里每一门课都有一或者两个教师来上,而首席教师是负责整个课程设计和走向的)。这里教书没有说必须要个什么硕士毕业,只要你有能力即可。他讲课讲得精彩至极,可以将晦涩的精算和金融原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下面的学生不会打瞌睡还精神万分。我们一起上教师培训的时候,我们需要陈述自己对于教学经验的体会,他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令我佩服,我想原因在于他有心去将学生教好而不是应付,而且他自己也刚从学生阶段走过来,清楚知道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当时有点感慨,多希望经管学院能够有一个这样的老师,就是学生之福了。还听过一位只有硕士学历的五十多岁的老师讲的经济分析课,我只能说他已经将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模型玩弄在手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每次选课都要争着选他的课,做老师做到这种层次,还有什么遗憾的呢?但是像他这样一位老师,多年来只专注于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对研究并不热衷,多年来仍然是lecturer (英式高等教育系统的职位低到高分别是tutor, associate lecturer, lecturer, senior lecturer, associate professor, professor)。但是论经济学术水平,不一定比其他职位的人差,而经济学的讲授水平,绝对是顶尖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现在在听的一门课,是为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荣誉学士学生开的,由一位超级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项目的首席经济学家来给我们上课。他已经六十七岁了,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文化经济学家(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知道他是谁?),无论中外,学文化经济学的必须要读他的书。虽然是这么一个名人,在系里面除了办公室大一点之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上课的时候,派发作业和资料会一个个地念出我们的名字, 然后走到我们的座位给我们发下来,就连白板都是他自己擦的。想起当时我们的老师牛哄哄的说不擦黑板我就不给你上课的样子,只能再次感慨教育的差异。当然这有文化差异的问题,也不好比较,但是问题在于,学生是没有义务为老师服务的,在课堂上,学生才是服务对象。可以想象,当一个学生面对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给你讲课的时候,是真的感激都来不及,怎么还会缺席,也许我是中国学生,感受更深的缘故。
(待续)
欢迎光临 工大在线 (http://ruolanmy.hk1.ifreeurl.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