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在线

标题: [老照片征文作品选]----西工三秩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水蓝]    时间: 2008-10-31 23:34
标题: [老照片征文作品选]----西工三秩随笔
艺术与传媒学院    常栓怀


    尽管西安工业学院已成为西安工业大学,但还是习惯于将她称为西工,就像孩子呼唤母亲为妈妈一样,倍感亲切自然。看到校工会在网上展出的老照片中的我,朝气蓬勃的奔跑在运动场,真的,不知不觉,我在西工,时光已过整整三十载。

    我随西工走过的三十年,犹如昨天发生的事,不时回想,记忆深刻。当然,有些事情我会永远不能忘记。

    记得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我在县城招办看到西安工业学院的招生简章是一张4K大小的白纸。上面印刷着招生事宜。这份简章现在很有收藏价值,简单、实用。现在的一些私立学校的招生简章不知比它要精美多少倍。当年直奔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的西安工业学院招生简章上出现的既神秘又诱人的“军用机械、军用光学、军用电子”三个专业名称而来。当年的西安工业学院,就连电话号码也不对外,你想通过114进行查号,也会得到同样的答复。学生进校以后,安全、保密教育必不可少,因为我们西工培养的人才是面对兵器国防工业。

    1978年上学时,我已工作了六七年时间,我一个从小县城走进西工的人,感到校园之大,同时也倍感上大学对我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学习劲头十足,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前茅。当然许多城市来的学生对当年的校园也进行了评价——远远不如一所好的高中——包括其他条件在内。我记得七八级西工全校学生为242人,当年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时隔三十年,西工会发展成为拥有近二万学生、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一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更不会想到,在这所工科院校,还会兴办起艺术类的专业;绝不会想到,西工的书法成为本科专业,且在本区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78级的学生,相对于现在来说,年龄参差不齐,悬殊太大,有的是走出校门又进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工作了好几年的社会考生,有的学生已是为人之父,但共同的特点是:爱学习、守纪律、明事理、通世情。

    78级的学生是西工院恢复以后的首届大学生,他们担负着为西工的历史承前启后的作用,我站在78级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做到了,他们是优秀的。

    记得1978年的校园,到处都是泥泞的,每当遇到下雨天,要去食堂吃饭,其路途是对每位学生的考验。大多数同学穿着高腰雨鞋前行,到了食堂排队吃饭之后,伙食科会将各班择的蔬菜画圈堆好,同学们会自觉择菜,不会有人督促。现在的学生肯定没有见到,也不会想到会有此事。

    西工复办以后几年内的校园环境卫生,都是由师生们共同打扫,大家自觉共同维持,因此,教室、走廊的卫生比现在干净许多。我有时想:是不是还要发动师生一起行动?!先扫脚下,再扫天下。

    我在西工上学期间,最为怀念的还是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他们传授了知识,教会了做人,他们会自觉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之中。比如,自习课的时候,有两位教师先后进入教室进行辅导答疑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现在,教学条件大大改观,可老师不住新校区,上课、答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我在西工三十年,经历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亲历了西工的发展变化。西工的每一步发展,都经过了全体西工人的不懈努力,都倾注了全体西工人的心血和汗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工人的办学观念变了,办学条件变了,办学层次变了,一切都按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变化。同时教学质量变了,人们的行为观念变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以继续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更好培育合格的接班人与高素质人才。




欢迎光临 工大在线 (http://ruolanmy.hk1.ifreeurl.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